阅读记录

097 夜负异骨[2/2页]

初唐异案 伊岛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他对将要制造的这场大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
      因韦后、武三思等人在朝堂做局,受封郡王,实则明升暗降,被迫离开紫微宫后,他做每件事都显得格外慎重,仿佛无形之中预感到,既这一日能被复周一伙以计支离,他日或就有可能因同样的缘由,被迫离开东都。
      出皇城后,本相互关联坚不可摧的神龙兵变五人——此时已为五王,几乎不再联系——全凭韦后、武三思一句“历来动荡起于朋党”,言下之意直指五人关系颇深,互为庇佑,他日如起乱心,必一发不可收拾。
      原因无理如是,圣人却全盘纳之。
      于此,敬晖亦多有后悔之处,彼时宣告二圣临朝,他在明堂中,不加任何考虑、不留一丝情面地当众戳穿韦氏、武氏的祸心,引得圣人震怒,因是开朝功臣,才未加责罚。
      扣扣563743675
      然而,凡令人不快之事,一旦撕开口子,便将掩盖以往任何一件哪怕天大的乐事。
      若李唐终得以复,对圣人而言是件莫大的乐事,但观复唐后圣人的表现,不难看出他并未如五王所期待的那样“乐于”理政,反而迫不及待地将觊觎朝堂已久的韦后,拉至堂前,隐坐于纱帐中。
      眼看高宗朝末期“二圣临朝”景象再至,圣人的这般举动几乎就要将神龙兵变以来,显唐一派上下所做全部努力付之一炬,就在五人即将针对这一状况做出反应时,却未能预料韦后、韦巨源、武三思等人先发制人。
      一道圣旨,一场事先策划好的加封,包括敬晖在内的五名开朝功臣,进宫面圣的机会则只剩下一月两次。
      因此回到已升格为平阳王府的家中,敬晖就无时不刻地在想着回到那座熟悉的明堂中,以全力报国。
      所谓报国之志,就是无论当下境遇如何,脑中、胸中满腔都是还未来得及尽数公之于众的改善民生,重振大唐的国策。
      可这满腔热火般的报国之志,却被还在朝中时就已有定论的还都长安一事,彻底熄灭。
      事情往往如此,越是担心某事会发生,那件事则定会发生——那座有韦氏、武氏全权监造的洛水建物,就如城中罹患异骨症之人身周的怪状骨态一般,建物就是东都的一截异骨,且源源不断带来灾祸。
      敬晖又如何想以诸多工匠、渔户之命,去换得紫微宫中、明堂之上那圣意降临。
      但一经思及、念及那疲倦无力,整日眼睛遥望向明堂之外的圣人,还有被放逐在朝堂之外,久未得见的其他四人,敬晖便知自己如今之“狠”,势在必行。
      讨论群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于是心一横,连养子都成为自己手中这盘胜负难料的棋局的棋子,甚至操盘这棋局的自己也成了另一颗。
      自异骨症在城中四处爆发,敬晖却迟迟未见住民、官府、朝廷有任何反应,但在某一日前往城墙旁,照例为灾民、难民送发食水时,他突然明白内里原因。
      天子高坐于明堂,目光所及何曾阴暗之处,即便有,群臣也都以自身躯体掩而避之。
      为官之人不是未见世间疾苦及各处阴暗,只是选择视而不见罢了。
      而共处阴暗之中的黎民,生于阴暗,身于阴暗,则辨不明他人所处之处有何不同,眼中确见到身周异骨凸起之人,然见又如何,祸不及己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在这般如同折磨一样的清醒中,已然称得上是年迈的敬晖,选择“世间皆醉为我独醒”。
      可这“醒”终了还是晚了一步,隐兵们四处搜寻而来的异骨者,在分布于城中四处暂避他人的院子内,随着时间消逝,生还者已寥寥无几。
      “该是动手的时候了。”敬晖照旧戴上一贯遮住半脸的黑色面罩,对等候多时的隐兵说到。
      那一日,是神龙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当晚东都南城,惠和花坊中,中书舍人崔??宵禁时分报州衙、大理寺、刑部,惠和坊中洛水分流,漂来十余具尸首,皆为壮年男子,身周长有凸出皮肉数余寸之异骨。
      一时东都城中,洛水两岸沿线三十余坊,坊中武侯、城中兵卒尽数调往惠和坊四周增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097 夜负异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