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七六年发生了非常多的事情。
      五月份云省发生了两次七级以上的大地震,数千人失去了生命。
      朱小琴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七几年的那场大地震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着?
      她只知道是在夏天,但是具体哪一年她是真的没有印象了。
      而且这种事即使她知道,也没法去做什么预警。
      说了比起被信任,被逮进去的可能性更大。
      她只能借着云省的地震发表了很多地震相关的稿子,为此她专门去查了很多地质方面的资料。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的科学考察相关的一些资料,她还是能找到的。
      毕竟8.5级的大地震也是举世少有了,这场科学考察持续了四个月,从震前的气象一直到震后的灾害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
      她在写稿子,报社其他的人在接电话,接物资。
      因为很多人打报社的电话希望能够给云省捐一些东西。
      消息是从报纸上看来的,那有问题联系报社就对了。
      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反应。
      大家都像陀螺一样,被抽的根本停不下来。
      《宜城日报》的销量,主要靠的就是朱小琴来了后,讨论的增加的故事篇幅。
      哪天那个印故事的小册子薄了,还会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怎么回事。
      一定要报社答应下周的小册子不能偷工减料才算完。
      毕竟日报是每天出,这小册子可是一周只出一次。
      朱小琴的“玉生”这个笔名至少在宜城市还是有些名气的。
      虽然大家也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是他写的故事大家爱看。
      这就够了。
      但是美中不足,他写的太少了。
      从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到现在快三年了,一共完结了两个故事。
      还有一个连载的一个月不过一万字,读者打电话的写信的,就差来报社堵人了。
      这次她查了那么多资料,发现如果全部用科普的方式,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她干脆新开了篇小说,这部小说她几乎是科普里夹着故事线。
      而且她担心说不定地震就在今年,还加紧了创作的的速度
      这里面一切她能查到的关于地震前的资料,还有联系了云省日报得到的云省地震前的一些情况,
      一股脑的全写到了她的小说里。
      故事目的性极强。
      开篇第一句,“今天水库的鱼都不用打,自己就跳上来了。”
      以鱼市的卖场的摊贩主和买鱼的客人的对话开始了故事。
      为了能更多的把地震前会有的特殊情况都写出来,男女主的设定都是为了科普服务。
      男主是一个海员,女主在大队的养殖场工作。
      男主在船上遇到的混乱的洋流以及四面八方飞来的蝴蝶蜻蜓还有各种鸟儿。
      女主所在的养殖场各种鸡鸭鹅发疯的乱窜……
      无不预示着,大灾难要来了。
      朱小琴这本书写的特别快,她白天要上班,偶尔还要加班,就这样,一个月写了快十万字。
      顺畅的好像这个故事本来就存在,只是在借她的手呈现出来。
      因为现在正经出版一本书,流程比较复杂,所以朱小琴干脆给每个她查出来在地震带上的省的报纸都投了稿。
      应该说她基本上北边点的城市都投了。
      光印刷费用不知道出去了多少了。
      当然说法是新写了书,准备出版了,希望大家给点建议。
      现在因为没有稿费,而且题材限制的缘故,大家的创作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所以她想着她这部小说至少能有一两家看上吧。
      但是很神奇,

第144章 捐钱捐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