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0章 哪里来的?[1/2页]

七零空间:不做冤种小姑子 夏西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主编也很忙,一看终于结束了,也没说什么让她和别人先熟悉熟悉,
      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开始跟她聊她之前提的教辅材料的事。
      朱小琴刚跟主编聊这个事的时候,市面上类似的书还没有,
      也就近一个月,现在市面上已经有类似的书出来了。
      但是可能写的人自己本身水平有限,
      内容复杂,作用不大。
      不过即使是这样,一本三块,也卖的非常好了。
      现在的父母家里有点钱的,除了给孩子买点吃的穿的,
      他们觉得能帮助到孩子的,就是看孩子学习辛苦,想着怎么才能做点对他们学习有用的事。
      补习班之前一下子被好好整顿了一下,他们又知道了那个收着天价费用的几个老师都是骗子,
      没去那里上课,但是找了别的老师的,都好好考察了一下,
      还别说,真有发现打酱油的补课老师,这又是一通闹啊,
      搞得现在南省的补习热度普遍都降下来些了。
      后来朱小琴开始写那些解题技巧,带着好些大学生给报社投稿这些内容,这些人的文章被登的也不少。
      一开始《南省日报》出的时候,刚出没两天就开始被家长们抢了,
      刚出来他们没反应,后来有些孩子看到那些学习技巧,再一看作者是京大的学生,
      赶紧去让家里人买两份回来放着。
      他们看那些学习技巧觉得新奇,看朱小琴写的校园生活,更加的神往。
      好些给她寄信的学生都会问一句,
      “老师,我要怎么样才能上京大呢?”
      朱小琴后来看到这些话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回。
      人的智力就是会有差距的,有的人看看书就能上,有些即使努力一辈子,那也是没用的。
      但是让学生或者学生的父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很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朱小琴后来写的书,好些都是写的生活中的体力或者技术劳动者的故事。
      总也得给他们看看,不是说不读书日子就没法过了。
      南省那报纸一出去,到朱小琴第三期的故事出来的时候,
      就已经有别的省的,知道他们这里报纸上有特别好的学习方法,找亲戚或者认识的人来买了。
      报纸的销量都上去了一大截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借了报纸回去抄的,这种人还不是少数。
      这也正常,为了一页纸买一份报,一两天行,长久的哪里受的了。
      学校里那些写字好的人就来生意了,人家抄一份两分,速度快的一天能抄十分,两毛钱就有了,
      光看两毛挺少的,但是这在学生这些群体中,这也不少了,而且积少成多啊。
      朱小琴一个月五六篇稿子,后来又有别人写了登的,这些七七八八的加加,
      那些抄起来有毅力的学生,一个月光靠抄报纸能挣三块多钱。
      三块多,可以给家里买十几斤粮食了,要是不挑的话,二十斤都是能买的。
      但是这天天翻报纸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毕竟谁也不知道哪份报纸出了相

第370章 哪里来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