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孙记者碰上面之后,两人也没再寒暄些别的什么,
      直接骑着自行车就往福利院去了。
      朱小琴这车是彭越安给她用的,刚刚她来报社的时候,要不是她强烈拒绝,人都想把她送来了。
      “你和武昭不是要聊那些货的事嘛,正事要紧,你把车给我好了,我正好也消消食。”
      他这才把自行车给了她,让她去忙自己的事。
      至于他,武昭家里也有自行车。
      “我刚刚还担心我这车没法带人该怎么办呢,还好朱同志你骑车来了。”
      要不然就得找人借一辆车了。
      孙记者也是运气不好,他后座昨天坏了,还没来得及修理。
      “这采访还是得有辆车的,要不然光用脚跑,得跑到什么时候。”
      朱小琴当初在宜城报社的时候,都磨了他们社长给报社配了两辆自行车呢。
      孙记者把朱小琴带到福利院的时候,已经快两点半了,他本来肯定是要带着她了解一下情况,
      但是今天上午临时安排了晚上五点开会,所以他只是陪她稍微看了看,就把她带到福利院办公室去了。
      “他们这里有些关于孩子的消息,你可以具体问问,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联络。”
      他说完还有些不好生意,
      “今天也是领导回来了,提前了一天,要不然这会议我不去都没事。”
      朱小琴赶紧让他别在意,
      “开会当然重要,你快回去吧,我以前也是做采访的,这些事我自己可以的。”
      孙记者如释重负的点了点头,然后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其实心里还是不放心,特别是知道她现在在南省报社还是实习身份的的时候。
      朱小琴可没想那么多,她找到了资料管理员,直接来了句,
      “你好,我想问下,院里的走失抱养孩子的资料能看一下吗?”
      五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南边的饥荒非常严重。
      只朱小琴正好是五八年出生,她能出生长大,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是一件需要感恩的事了。:???
      下水河这个村子对于女孩的态度比起很多村子来说,真的好太多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因为实在没东西吃,孩子出生是女孩基本上都是直接掐死,
      男孩他们还会努力养一养,实在没办法的只能送到福利院。
      当时,北方相对富裕的家庭到南边抱养孩子,可是当地民政部门安排送的。
      中部北边到内蒙都有这些孩子的影子。
      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是男孩子。
      有些人家

第393章 福利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