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体察民情,问题多多[2/2页]

三国开局吊打关二爷 谁共千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丛生,一片荒凉。”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关中农业生产凋敝啊!”
      李儒点点头,没有接话,这种情况他早已了解,也正因为非常清楚,他才特意邀请华雄一起前来体察民情,让华雄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进村看看!”
      华雄策动战马,慢慢向村落走去。
      到了村口,华雄看了一下道旁石碑,知道这村子名叫乔石村。
      华雄翻身下马,和李儒、陈宫一起进入村子。
      四处看了看,乔石村给华雄的感觉是房屋破败,人烟稀少,整体缺乏生气,
      华雄敲了一间农户的门,向开门的老头问道:“老人家,去年的收成如何?”
      老头唉声叹气回道:“不太好,家里缺少劳动力,年收粟米三十石,官府拿走十石,家人时常饥饿,春天食花、夏天食草、秋天食果、冬天食茎,勉强果腹。”
      华雄闻言默然。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主食得不到充足供应是常态,粮食不足,就吃糠菜、瓜果、橡实、榆叶、桑葚。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东西甚至被作为主食端上餐桌。
      太平时期,如果不出现灾荒,耕种三年会有一年余粮。
      但自从黄巾之乱起,天下就没太平过,战乱频发的情况下,耕种三百年都不会有余粮。
      华雄又问道:“老人家,我看你家后面有一个挺大的菜园子,里面种了不少果蔬、桑枣,应该会有余钱吧?”
      老头摇头道:“这位大人,只凭这点收成哪里还有余钱。”
      “家里即便再节省,还是需要添置衣裤、鞋袜、头巾、油、盐、酱、醋、碗、锄、镰、斧,这些可需要不少钱。”
      “闲时若是无事,本可接些伙计赚钱,但官府常有徭役派发,一年到头根本不得闲。”
      华雄心中感慨,老百姓这是被压榨得相当彻底了。
      “走吧,去下一家看看。”
      华雄挥了挥手,和李儒、陈宫去下一个院子。
      进入院子后,华雄发现这家只有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她们畏畏缩缩地站在院落一角。
      妇人年岁应该不大,不过农活干多了,肤色黝黑,手上全是老茧,衣衫也满是补丁。
      小孩身形消瘦,看着就没几两肉,神情呆滞,躲在母亲身后,连看都不敢看来人一眼。
      陈宫找村里人询问,半响后对华雄说道:“主公,这妇人的夫君从军多年,了无音讯,也不知是死是活,据同去当兵的人说应该是死了。”
      华雄问道:“官府可曾给过抚恤?”
      陈宫回道:“当时给了几匹绢。”
      华雄长叹一声道:“唉,将士们在前线厮杀,家人竟过到这般田地,如何能安心?”
      “从今天起,我们的将士战死后家属每月可以领取粮食一石,总共可以领取十年。”
      “别的诸侯如何抚恤我不管,我们的将士战死就按这个标准执行。”
      “今天既然看到了,就不能当做没看见,回头给这一家送上十匹绢,五石粟米,让她们的生活稍稍宽裕一些。”
      华雄暂时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关中过往战死了不少士卒,华雄不可能一一给他们补发抚恤,财政上也不允许。

第72章 体察民情,问题多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