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经理和他们少老板徐先生的到来让凌兰有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马龙军其实是老板的侄子与公司负责主管销售和采购的少老板是表兄弟关系。而马经理在来之前已经告诉凌兰,"这回的订单基本订在凌兰这,至于他一直关心的资金问题则让凌兰当面与少老板谈"。如果一切顺利那等于是直接解决了凌兰最关心的二个问题,一是资金第二是订单,你说凌兰能不开心吗?
      他们一行二人是下午时分到达凌兰这里的。不用马经理介绍凌兰也马上知道了眼前这位个子高高瘦瘦的三十出点头的年经人就是少老板。简单粗略看了下车间三人就回到了凌兰的办公室。双方坐定后就需要了解和沟通的事逐一交流。少老板他们主要关lu的是生产产能的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等等相关话题。凌兰逐一给予了清晰明了的解释。在这上面凌兰是没有藏着掖着更没有夸大其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业务往来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说实话,结果让人信以为真最后造成惨重损失。这种事他是看多见多也做过,但后果有时真让人负担不起。少老板很满意凌兰的做派,所以不等凌兰主动问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今后订单大部交予他做,关于资金这块货出后先付一半,另一半一个半月后再付,但条件只有一个保质保量按时供货“。这个条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所以凌兰没说什么别的只说了一句"信誉至上肯定按时交货"。话到这份上也就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准备开往下一站,稍稍挽留吃个便饭再走二人则婉转推脱,凌兰也就不再勉强而是礼貌的目送他们离厂。
      过多的挽留就是虚伪,与其花精力在殷勤的应酬上,不如花精力在质量和生产上花时间。很快对方内勤将计划合同发了过来,这下半年的订单算是有了,但看着排着紧凑的发货计划凌兰心里盘算了下,要想很好的不拖泥带水的完成该计划,真的起早贪黑的干才行。吃苦他倒不怕这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订单,那怕再苦再累他也得拚命完成它,小企业本身生存就较别人困难不少,如果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还要挑精捡肥那么离倒闭关门也快了。生产上的原料采购什么很快他就落实到位了,但再仔细分柝了美达公司的合同计划,真的是让他又是欢喜又是忧。这欢喜的当然是这计划订单,但忧心的却是这包装盘的事。这特种电缆钢丝的收线盘一般有框线和木盘铁盘之分。最经济实惠的无异于框丝它基本上是零成本,缺点是配套放线较复杂速度慢工作时效率低,更别说装上集装箱漂洋过海去海外使用,只能说目前对方硬件设施不配套。所以就剩下木盘和铁盘之选了。木盘缺点在于每吨增加五百元成本,这客户无异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并且不太合适再次回收利用。而铁盘优势较多更不会增加客户成本,由于可以反复使用客户是愿意将使用完的空铁盘带回国内,以便供货商再次利用。本来这是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事,但现在美达公司按计划每月发四到五个柜去越南。而一个标准二十吨的集装箱柜只能装三十五个盘,四个集装箱是一百四十个盘,虽然说美达承诺用完就送回来,但任何事衔接均不会如此完美的。就算百分百衔接完美,但二个月周转一次再加回来时海关繁嗦的验收,无论如何必须保有三到四个月的周转期,也就是说必须保证五百个铁盘才能不至于影响生产。问题是凌兰并不是只供应美达一家,自己目前厂里铁盘保有量为二百五十,当年这800铁盘是以600元每个做的。现在要想生产肯定又要添铁盘,但一打听价格他倒吸了口凉气,近一千元一只。那么假如做三百个则须付出三十万,这些生产工具当时做时肯定贵的,但真的有一天不需要了几乎等同于废铁三钱不值二钱。问题是这每吨钢丝毛利也不到一千元,目前订单是二百吨,这肯定是要搭进去十万元。一想到这点凌兰心里是一阵抓狂,原以为厂里这点铁盘足够用了,结果这订单下猛了点,自己反倒有点措手不及了。思考半天也为今后考虑凌兰还是决定添置铁盘,但添归添并不是一次添到位,而是逐批逐次添,能省一只就一只他先订了一百五十只,这玩意也不能狂添个。看着付出去的订金,凌兰心头是一阵心痛心里?念道"得,这批订单算是白做了"。
      对这样的结果凌兰并不十分满意,但对吃不饱订单他更不满意,有的做总比空在那好,只能指望后续订单多一点这样才有钱赚。按计划十天后要交付第一只集装箱十八吨货,而原料还有五天才能送来,按每天生产三吨算无法保证按时交货,加班已是再所难免的了。十一月的秋天天气

放 长 远 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