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进了腊月,杨满仓再来给送的,就是年货了。
      粘豆包,酸菜,肉。
      主要是肉。
      猪肉就有三头生猪的,猪下水十几副,说是村里好多家杀猪,有不好这一口的,都给她拿过来了。
      兔子拿了几十只,不都是野兔,大部分都是家养的,这玩意儿繁殖特别快,两个月就一窝,抓上几只野兔养上一年,就能收几十只。
      还有几篓子鱼,多数是冻的,好拿。
      再就是林场给带的狍子鹿之类。
      “猪是狗蛋自己在你那后院猪圈里养的。村里豆腐坊每天出不少豆腐,豆渣多得是,村里人谁家养着张口兽,买豆渣,一毛钱随便装。为啥这么些杀猪的,就是豆渣方便,一年有个二十块钱的豆渣,养到冬杀了,两百多斤,不比买肉便宜多了。
      狗蛋现在卫生所,也不咋忙,开春抓了三只猪崽,用的是你那园子里种的药材卖了换的钱。豆渣也没花钱,用你自留地里打的黄豆,一袋子就能换一年的豆渣钱。就是一天喂几顿,不耽误事儿。”
      随着杨满仓一起来的,还有他娘杨婶子和权胜。老太太带着孩子来京城串门子,也见见世面。
      这就是乔之茉有自己房子的好处了。也是这些年,村里一车一车的粮食往京里送,老家来人,也理直气壮。想来就来了,都当来自家孩子家里似的。
      虽说这几年,云慕淮也好,乔之茉也好,平常也想法子给村子送药,帮着卖山货换钱,换细粮,还给送了新的饲料方子,并没有占村里的便宜,反而是在后面推着村子发展。
      但这不是意义不一样嘛。
      要是没有风灯胡同这大院子,或者没有这些年的来往,你再看看,谁来呀。
      人家又不是来家里要饭的。
      这边儿把东跨院收拾出来当客院,老太太带着孩子来,咋住都行的。
      “舅爷咋没一起来呢?这边儿也能住得开……”
      乔之茉问老支书咋没来。
      杨婶子直撇嘴,“他哪走得了。村里在吵吵着分地,一直在量地,怎么分,分多少。家里天天乌央央的人,我都要烦死了。就是带孩子出来躲清静的。”
      乔之茉就笑,“那也行啊,您就在这儿待着呗。让黑球骑车带着您和权胜逛逛京城。”
      老太太乐了,可不就是要逛京城嘛。她可是没少带钱,就是要来京城看看有啥时兴的好东西,买回去。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抠抠搜搜的,她家的大孙女都到了婚龄,后年就要结婚,她这趟来,就想着给孙女买几身好料子做衣裳呢。
      “咱家仨孩子呢?听说都上学了?你也是狠心,才多大点儿的孩子,就给送学校去。啥时候放假啊?领回来让我看看哪,在家哄权胜,我就老想他们仨,也不知道长多高了。只看照片,也看不出来多高,光能看着样子。咱孩子长得是真俊,我看,比你们两口子都俊。”
      仨崽子是村里人看着出生长大的,像杨婶子,是帮过不少忙的,这几年,也是年年都给做新鞋,新衣裳。
      “行,周末放假就回。五奶奶听说您来,在家念叨两天了,要回来呢。都可想老家的亲人了。周末我们就回来。”
      “你们这上班人,时间就是不自由,干啥都得等周末。不过,那也比权胜他妈强,半夜说走就得走,没个休息的时候。他爸更不用说,一走就是俩礼拜,人影儿都见不着。我看着他们两口子,都觉得忙活人。”
      儿子儿媳妇都是正式工,儿媳妇医术术好,很多人找,在医院升了产科的副主任了。儿子能折腾,能挣回来钱,现在小两口家里啥都不缺。手里还攒着不少,一年给他们的孝敬都好几百。
   &nb

第91章 一年又一年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