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智囊李岩”:明军围困巩华城[1/2页]

大明武帝开局召唤武神赵子龙 赤赤威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
      “据臣的细作探报,这位皇长子朱成睿,不可轻视。”
      “如今,他已经控制了京城。”
      “20多万大军都是百战精锐。”
      “骁勇善战。”
      “尤其是这位秦王的府军,还有十分强大的神机营,近千门的红夷大炮,不可不防。”
      “还有,听说他在军中补发欠饷,如今京营诸部的将士都已经归顺于他。”
      “我军新败,没有一应的火器支援,十分不利。刘芳亮将军,又没有刘大帅的号召力,还很难约束诸军,战力不得发挥。”
      “此消彼长,此战于我军来说,十分不利。”
      李岩继续死谏。
      他明白,如今大顺军再不退兵,一旦明军发动反击,一直在观望的各路勤王之师,一定会出击的。
      山东的刘泽清、高杰。
      山海关的吴三桂。
      还有,拥有数十万人的左良玉。
      本来此次远袭京城打得是一个【时间差】,在诸路大明总兵们反应不过来的时候,一举攻下京城,杀掉崇祯皇帝,到时候,大明群龙无首,这些各地的总兵,将不成气候。
      或割据一方。
      或投降建奴。
      又或者归顺他们大顺军。
      只不过,一旦他们败退出京城,各路的总兵们一定会疯狂反扑,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攫取胜利的果实。
      当初宋献策也看出这一点,只不过,他无力去改变。
      沙场对决,兵败如山倒。
      岂是一人之力能够扭转的?
      李岩是个饱学之士,通兵法,明大观,他清楚的知晓,如今大顺和明军的形势发生逆转,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退兵,回西安府,坚守一方,内修政治,外练精兵,巩固战果,寻找新的战机。
      “这个......”
      一听到李岩的话,在场的不少文武官员,都在悄悄的颔首称是。
      这些人都不是蠢笨之人。
      当然能够看得清这些利害之处,只不过,他们不敢说出来。
      他们在畏惧李自成。
      “你!!”
      李自成果然在听到李岩动摇军心的话之后,十分愤怒,他的脸都成了猪肝色。
      他没有想到李岩这般的不识大举,动摇军心,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挠他踏平京城的雄心壮志。
      这让他很光火。
      不爽。
      如果不是念在对方颇有才能,又屡次立下功勋,他早就将对方拖出去斩了。
      “陛下!”
      “臣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我军驻扎在【土城】,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如果不退兵,恐防有变。”
      “还请速速通知刘芳亮将军,袁宗第将军,请他们立马向我部靠拢,同时,派重兵保卫【居庸关】。”
      “【居庸关】乃是我军的西撤的必经之路。”
      “谕令:田帅、李过将军,带兵入河南,准备接引我军。”
      李岩继续劝诫起来。
      他当然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只不过,如今,正值大顺军生死存亡,他不得不以死进谏。
      身为谋臣,理当为君上解忧。
      此乃天职也。
      “大胆李岩!”
      “你好生的傲慢。”
      “骄纵!”
      “狂妄自大。”
      “朕一直念你有功于大顺,一次次的容忍于你,如今,你大言不惭,动摇军心。”
      “来人。”
      “将李岩押下去,重责三十军棍,以儆效尤。”
      “还有,传讯三军,立马集结,三个小时后,开拔。”
      在失去【昌平】之后,【巩华城】的战略意义已经失去,李自成打算孤注一掷,来一场华丽的豪赌。
      此次迎战明军主力。
      不成功便成仁。
      破釜沉舟!
      “不!”
      “陛下,你不能这样。”
      “此时出兵,必大败也。”
      “三思啊。”
      李岩连忙叫嚷起来。
      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李自成这样的刚愎自用,不听劝诫也就罢了,反而还执意前往【土城】,糊涂。
 

第66章 “智囊李岩”:明军围困巩华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