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打马儿骡惊[1/2页]

生而为女 淡淡人生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金燕和王加伟结婚过后,两个人过完婚假,又继续着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早出晚归的甜蜜生活。虽然他们和父母分院别居,但李承业和陈爱玲觉得家里小女儿尚在住校读书,如果把大女儿分出去单过,家里只余老两口吃饭太过冷清,况且大女儿又是刚刚结婚,实在没有必要分家单过。
      所以每天都会让李金燕和王加伟到家里吃饭,李金燕和王加伟一想这样省得下班了还要做饭,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邻村谢庄同李家王家没有任何关系的谢老五立碑事件,却过早中断了李承业和王加伟这对翁婿关系的蜜月期。
      谢老五两年前去世时年近七十,当时他老妻已因病过世,他一人独居在家,因他身体一向很好,嫁在附近村庄的女儿也时常前来看他,这原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这天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倒在了自家院内,等被人发现时已魂断多时。
      幸亏当时他家大门没关,一个想到他家借个工具用的邻居就直接从大门进去了,结果发现了躺在地上的谢老五,否则依他一人独居,又是三伏天气,若是两三天没被人发现不知道会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
      谢老五家里有四个女儿,前面三个女儿出嫁多年,独小女儿招婿在家,这些年来谢老五同小女儿一起也过得和和美美,小女儿还给他生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为了孙子孙女能到县城读个好学校,前些年谢老五夫妇掏空了自己的积蓄还让上面三个女儿出钱一起帮衬着小女儿一家在县城买了房,买房后小女儿一家就搬到了县城居住,小女儿夫妻两个在批发小市场租了个摊位卖日用品,一家人日子过得还不错。
      谢老五夫妇也曾被接到县城居住,但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怎么也习惯不了城市里的日子,不到半个月就让女儿女婿把他们送了回来,后来老伴生病去世,谢老五就一直一个人生活,本以为他身体不错,谁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出事了。
      发现谢老五出事的邻居马上去通知了谢老五的侄子,谢老五的侄子又赶紧通知了自己的堂姐妹们,谢老五三个大的女儿及女婿们很快就到了,商量着怎么操办丧事,但是最关键的人物,谢老五的小女儿及招的养老女婿江三反因住得远到得也最迟。
      老人走得无声无息,身边还没个亲人,姐妹们想想都觉得又凄凉又伤心,对小妹未免有点迁怒,谢庄李庄及附近所有的乡村都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那就是养儿防老,老人的财产无论多寡都是留给儿子的,同样,无论老人有无财产积蓄,儿子都得给父母养老。
      只要有儿子,养老的事情就轮不到女儿,否则儿子就会被认为不孝,而老人有时真的宁可饿死也不去打扰女儿,既怕坏了儿子名声,也怕女儿在婆家难以自处。
      谢老五没儿子,但他把小女儿留在家里招了上门女婿,那这个小女儿及上门女婿就充当了谢老五儿子的角色,他们必须负责给谢老五养老,当然谢老五的财产也该由他们全部继承!现在谢老五出了这个事情,就是他小女儿一家没照顾好的责任,姐妹们的迁怒也并非是完全没有道理!
      现在需要处理丧事小女儿一家又来得最迟,所以三个姐姐更加生气!但生气归生气,事情还要办,大家虽心里存着疙瘩,但只能安慰自己这是个意外,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且还要江三充当孝子给老人摔老盆,所以三个姐姐只能忍了火气,只是在送葬时哭得更伤心了,着实被人夸赞谢老五的女儿们真是孝顺,谢老五的后事办得顺顺利利风风光光!
      谢老五后事处理过后,江三一家因说以后会一直住到县城,不会再回村居住,便想把谢老五名下的楼房连同宅基地都转让出去,但虽说谢老五也算是寿终正寝,但总归去得不是那么安稳,过了很久也没哪个同村的人家说愿意要的,一年过后江三才把光造价就达三十多万的宅院连同屋内的所有家电家具,以三十万的价格便宜转让给了谢老五大哥家尚住在瓦房的小儿子,姐姐们想到父母亲已逝,也没过多计较!
      谢老五去世快满三周年时,他家大女儿招集姐妹四个提出要给父母立碑,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逝去三年立碑也是谢庄不成文的规矩,这件事情原应该是由招女婿的谢家四女儿主持,但老四迟迟不提,老大怕误了日子不得不提。
      原本立碑是无可争议的事,谢家却在商议怎么刻碑文时起了冲突,上门女婿江三一家坚持不肯在立碑人上将自己儿子的名字带上去。可谢庄的通行做法,为显得老人子孙繁茂,孙辈通常都会写上,况且谢老五就只有这一个亲孙,其他外孙可以不写,这个亲孙却是肯定要写的。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怎么到了江三这里就不行?
      看到江三夫妇这么坚持,上面姐妹三个都心生疑窦,暗中一调查,好嘛,难怪江三不让写,这哪里还是啥谢家的子孙,那明明就是人家江家的子孙!
      别说姓啦,人家连名字都改了,所谓的谢老五的亲孙早被按着老江家的辈份排行改了新名字,只是江三一家后来一直

打马儿骡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