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七章 应对族学加课本(第三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易带着李隆基和王皇后又看了几个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庄上的娃娃年岁不等,对知识的理解亦有不同。
      学习进度快的孩子跟差不多的一起玩,题出得更难一些。
      去年年底新来的军户的孩子,有的刚学了几下加减法,背几句三字经。
      他们自然很简单,掰着指头算十以内的加法,小模样可认真了。
      大一点的学得稍微好一点,有算筹帮忙。
      还有要求背拼音、认字、写一个字的等等不一而足。
      总答错的跟自己生气,蹲着画圈圈。
      李易几个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这个课要上多长时间?”
      李隆基看着一个小家伙在那里愁眉苦脸,把自己的小人挪后面一个位置,在那翻书,笑着问。
      “一上午,下午自己学。最近两天不教授新的内容,放假一个个玩疯了,以前的知识该忘也忘得差不多了。”
      李易说一下孩子学习的情况。
      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太严,唯一要求是学习的时候必须认真。
      每天有一段时间孩子们要去玩具房里玩耍,也在外面跑动。
      “是呢,学完了容易忘,我小时候就是。”王皇后拿自己举例子。
      看一圈,等回了院子,王皇后去休息。
      李隆基喝着茶水,问:“易弟可知地方族学与官学所授之课不同?”
      李易看着茶碗:“就如我这庄子,比官学好,所学杂,同时又引导做事。”
      “然!”李隆基颔首。
      “是教材的问题,前朝有一些现在用着,本朝没有什么新的课本。
      另外族学所聘的先生学问更好,而地方官学有求升无望,整日混事之人。
      族学教利益,官学教儒学,官学的学子们吃亏,耍阴谋玩不过很多族学出来的人。”
      李易把事情分析一下,摆出来。
      李隆基端着茶碗小口抿,几口喝茶喝下去,浑身畅快。
      他放下茶碗,看李易。
      李易自己说办法:“要先编新的教材,加上更多的计谋类。以区分儒家所学。”
      “怎么编新书?”李隆基愁了,编书很困难吧。
      “若三哥想给陛下出策,弟这里倒是可以写一个,三十六计。集已往故事和史实,说出计策应用。”
      李易决定拿一个,拿个简单点的,但又很有意思的书。
      “哦?可说一两个?”李隆基迫不及待。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就以太宗薛礼征辽的事情来写,话说贞观十七年,太宗御驾亲征,统兵三十万……
      隋朝将大举攻陈,隋朝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
      李易开始抄,凡是现在之前的故事都能抄。
      “好一个瞒天过海。”李隆基听完第一计,击掌称赞,有故事、有纲领、有讲解。
      他搓搓手:“第二计呢?”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
      赵国伐卫……魏惠王令庞涓讨赵……孙膑计出,佯攻襄陵……”
      李易又讲出来第二个,他讲得不快,又仔细给分析

第二百六十七章 应对族学加课本(第三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