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九十章 捐钱攒分可拥护(第二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咱们大唐现在有实职官,有文散官和武散官,还有勋和爵,乱七八糟的。”
      在几个人好奇的时候,李易说起唐朝的官员制度问题。
      勋一般给士兵用,奖励的,爵就难了,爵需要给实际的封邑,说多少户,就给那些户的租。
      后期的时候,勋就能花钱买了,有荣誉,有品级。
      “不是很乱。”李成器觉得自己能分清楚。
      “所以咱们让它更乱,不,更完善一下。增加一个商人交税、捐钱的荣誉。
      名字随便起,不过不能一直有,可以消耗。
      比如交一缗的税,给一个积分,捐一缗,给一个积分。
      积分到了一定程度,给个称呼,再多到一定程度,再给一个。”
      李易介绍着他的另一套积分体系。
      “叔叔,积分有什么用?”王皇后很自然地问出来。
      “换科举名额,地方上的乡贡,不是学了就能来京城参加科举,要择优,朝廷可以……”
      李易开始说怎么用。
      让地方给生员们打分,而不是优、良什么的,具体一点,哪一项给几分,为什么给。
      商人了换了积分,多少积分换那个的一分。
      只要钱足够多,其他的分低一点也行,傻子不行,得有个底线。
      这相当于他那时的中考加分,不涉及到高考。
      地方上的商人家属,或者商人本身,想要获得进长安科举的名额,使用积分就没问题。
      等着到了长安,能不能考上,那就另一说了。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需要,富裕的地方文风鼎盛,江南那一代,多少好学子啊。
      一起竞争压力大,名额少,有人在那里的官学没考好,还有族学想要过来,都要走门路。
      走谁的不是走,朝廷给机会,拿钱。说不定在那边排中等,到了长安就超水平发挥了。”
      李易说出很多学生家长的想法,万一呢,给个机会去试一下。
      如他那边,有的地方考题比别的地方难出一大截。
      那里的考生若是换到别的地方跟其他人一起考,别的地方就完了。
      故此按照户口所在地考试,不要乱蹿,给人留个活路吧。
      李易的一套理论说出来,单间里的人听懵了。
      头一次发现,科举还能用来干别的事情。
      过了十几息,李隆基才恢复过来:“易弟,这般施为,选的还是才?”
      “为国为民即是才,商人出钱,朝廷拿着钱给天下百姓用,为边关将士用。
      有商人从外面换回来军马,朝廷给过赏赐。
      交税、捐钱,与那样的商人有何不同?”
      李易提起朝廷奖励换马商人的事情,本质上一样。
      “想来朝中群臣不会轻易答应。”李成器认可了李易的办法,担忧的是其他人。
      “给他们发额外的俸禄,按每年朝廷增加多少税收,分出一定比例,看考评给官员。”
      李易跟着又给出个主意。
      商人的税和捐款,算是朝廷增收,钱越多,官员拿到的越多。
      李隆基端起酒,略作沉吟:“即便没有额外俸禄,朝中应允的大臣亦不会少。”
      “是呢。”王皇后出声:“他们有的是背后靠家族,有的与大商人有联络。”
      李易笑笑,低头吃饭。
     &n

第四百九十章 捐钱攒分可拥护(第二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