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五十二章 码头新技尚书归(第二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抛锚喽!抛绳,套桩。”
      灞水码头,一艘大船停靠,伴随着吆喝声,船只下锚,绳子抛到岸上,岸上的人套在桩子上。
      跳板随即打到码头和船帮,一个个穿着帆布坎肩、帆布七分裤和布鞋的人冲上去。
      褡裢往肩膀上一搭,东西落到肩膀上,踩着颤巍巍的跳板又跑过来。
      这次他们不直接跑上岸,从码头的地方向一个个平板车上放货物。
      放一堆,平板车挂着的绳子被解开,平板车下面的轮子卡在两条木头轨道上,从刻意作出来的斜坡上滑到岸上。
      码头到岸上来往的人显得少了,来回搬运货物不用再频繁躲避人。
      平板车上的货物被装到其他车上,或者是直接推着平板车去码头岸上的仓库。
      轨道一直延伸到那里,一辆辆平板车进去的时候,又有一辆辆的平板车被拉出来。
      走一个来回,平板车又到码头。
      仓库中有另外的轨道出口,需要把货物搬出去也用平板车。
      同样是一个来回,椭圆形的轨道。
      “好法子、好心思,对,好心思。”一个身穿三品官服的人站在码头上,赞叹。
      “宋尚书,东主向来如此,总会找到方便别人干活的法子。”此人的跟班笑着说。
      “要呼其为李大夫,即便说东主,也应是灞水庄子李东主,我宋?身边之人,怎可不懂规矩?”
      自称是宋?的人沉下脸训斥朝廷给派的跟班。
      “知道了宋尚书。”跟班低头闷闷地回应。
      宋?说跟班一句,迈步走向人群聚集的地方,在岸上,一群人凑在一起不晓得在作甚。
      “这是一个缓坡的架子,码头处过来的平板车,受惯性影响,可以上到架子上。架子的高度与其他车平行,搬运货物搭一个板子就够了。”
      宋?到的时候,一个穿大裤头和大背心的年轻在跟工匠们讲,他拿的是图纸。
      “行吧,我们试一试,东林你现在也懂设计画图了,恭喜。”有工匠答应。
      他们现场就开始制作木头架子,每人一个工具箱。
      没用多久,一个缓坡的架子做好,跟轨道对接。
      另一头的木板是光面的,车和车的高度不同,多一组可以调节的木头撑子。
      车高,撑子就用短的来支撑,可以受回去。
      车低,自然是高的撑子掰下来。
      如此一来,装车的速度也快了。
      “嗯!此法也不错。”宋?看到了李家庄子的效率,工匠们穿的是李家庄子标志的衣服。
      衣服胸口位置的灞字最显眼,灞水那么长,灞字却只代表一处地方。
      宋?觉得李家庄子有一点霸道,一庄之名以一水之名冠之。
      好在他没说什么,回来才三天,耳朵中听到的俱为灞水李家庄子的声音。
      他一出声,大家看他。
      根本上前一步:“此乃我家宋尚书,讳名?,刑部。”
      众人点点头,继续研究那个缓坡,尚书就尚书吧,跟咱没关系。
      宋?:“……”
      他终于承认,姚崇等人说的话是对的。
      姚崇他们曾说过,李家庄子的庄户对官员没有敬畏之心,庄户认为东主的官够大了,从二品。
      那么尚书是正三品,明显小嘛!
      刚刚画图的赵东林仔细瞅瞅宋?,慢慢挪出去,跑向庄子。
      “东主,新任刑部尚书宋?在码头。”赵东林汇报。
    &nbs

第六百五十二章 码头新技尚书归(第二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