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二十二章 经济发展地价变(第一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给我安排一下,我家的土炕好像漏风,是烟囱的事情吗?”
      长安工盟,一个人找到办事人员提要求。
      “好的,我们这就给你安排。”接待员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记下情况。
      “换成两年前,随便找几个人就修了,哪里还要跑到工盟来。今年大家都忙着赚钱,找别人就是耽误人家。”
      过来找工盟干活的人说着找不到人的原因。
      一场秋雨之后,所有的农活都干完,想种植大棚的人忙着找钱安排地。
      不种大棚的人把冬小麦种下去,立即在李家庄子找个活儿。
      包括老头老老太太,整天在家中用高粱秆子制作东西。
      还有捡山货的人,组队上山。
      结果等到自己需要干活的时候想找个人帮忙,突然发现周围没有人了。
      不止是一个家中土炕不好用的人找工盟,还有想换门板的、打一套家具的、房子刷浆的……
      整个京兆府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人手紧张。
      “到了明年,更多的东西会运往京兆府,尤其是活的牲畜了粮食、草料。”
      一群人坐在天上人间的包房中,看着外面走路速度都比平时快的人,姚崇给出一个结论。
      “擦鞋的孩子竟然也有人雇着干活!”毕构见到一个人领着四个擦鞋的孩子在那走,摇摇头。
      显然他不是让孩子们去他家给他擦鞋,除非他家的鞋特别多,要么是做鞋的。
      定然是有什么活儿,孩子可以帮忙,给的工钱高,孩子们才愿意去。
      “怀慎跑到李家庄子看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张说感受到了一种气氛。
      他发现李隆基对他们更关照了,与平时不同,事出反常啊。
      宋?吃个榛子:“京兆府的百姓收入高了,花销跟着上来,户部收的商税多,日子好过。”
      “物价也高了。”说到户部,毕构最有发言权。
      他一直在派人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数据,发现干果、肉的价格都涨了。
      正如姚崇所说,明年会有更多的人和东西往京兆府送,尤其是长安城。
      赚钱多,买东西就多,然后价格上涨,商人们发现机会,从其他地方买东西运到这边卖。
      卖的东西越多,户部收的税越多。
      毕构认为照此发展下去,光是京兆府一地收的商税,就能比全大唐的租子高出来两倍。
      到明年,洛阳也收,同时摊租入亩,两都足够支撑大唐对外使劲用兵了。
      李家庄子,李成器与李易说着差不多的话。
      “洛阳到长安的路况好,即便眼下黄河水浅,物资运输受到的影响也不大。”
      李成器说着看向灞水对岸,那里有车队路过,有的直接过去,有的稍微停一下,到桥头喝免费的汤。
      天冷了,喝口热乎的汤,进到城中即使一时间卸不了货,也能多坚持会儿。
      “大哥你买地不?”李易说的似乎不是一件事儿。
      “买地?买哪里的地?”李成器琢磨着问。
      “码头了、蓝田县周围的了、皇庄上面的了、渭南县的了。”李易说出来几个地方。
      “盖庄子?”李成器首先想到的就

第七百二十二章 经济发展地价变(第一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