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五十四章 贸易品种赠货币(第一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有这等神奇之物?好做?”李隆基算是听明白了。
      叫电报的东西,两个人隔很远,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几乎眨眼就到。
      “不好做,不用三极管的情况下,传输距离有限,需要在中间的路上设立电报接收站。”
      李易轻轻摇头,研究半导体是为了增加电报信号传递距离。
      否则几十公里设一个点儿,前面的发过来,这个点儿收到,可以不翻译,直接再发出去。
      连续传递,最后到达目的地。
      这个速度其实也挺快,至少比骑马快。
      缺点是由于中转站太多,某一个出了问题,信息便不准确。
      “多久能成?”李隆基又一次急切起来。
      “快则一年,慢则两三年,说着容易。主要是电子元件,不然我现在就给你做一个简单的,用电池。”
      李易有简单的电报机制作方法,不需要放大信号。
      “比监控的技术高?”李隆基想起宫里那一套,以及庄子上一套监控。
      李易瞪大眼睛,使劲摇头:“差太多了,给我十年,我也做不出来那套东西。”
      他要是科技水平达到制作那个监控设备的程度,他早把原子弹给造出来了。
      那涉及到多少个基础工业?
      不,不用造原子弹,兵工厂出来,制作AK系列的步枪,再造子弹。
      用不着炮,几千人,人手一把AK就可以玩灭国了。
      “哦~!”李隆基比较遗憾,他非常希望那东西多一些,然后监控整个长安。
      若是距离可以更远,直接扔到都护府。
      他并不知道,他所想的,在李易那个时候就用着呢。
      给家里装上监控,只要有信号,不管在哪,手机都能看。
      “眼下还是修驿站为重,即便有了电报机,也仅仅是传递消息,驿站对于军事和民生作用更大。”
      李易不好高骛远,从基础出发,大唐不需要技术的就是驿站了。
      “秋天前应该能建好,同时各地报纸正式发行。”
      说起此事,李隆基显得心情不错。
      大唐正在铺驿站,其他地方慢一点,边关估计差不多了。
      同时最好的马分到边关到长安的驿站中,利用一匹匹马的极限冲刺速度传递消息。
      马不能走的地方,考验驿卒的冲刺速度,驿卒需要做的是从一个点跑到另一个点,到地方的时候没有一丝力气。
      把信交出去,这个驿站接力跑。
      当然,每次不可能是一个人,万一路上摔了、被蛇咬了、叫老虎给叼去了……
      “要卖到倭国的商品,易弟你说说。”李隆基知道货币的事情,准备和倭国贸易。
      第一次去,以物易物。
      “李家庄子的茶叶,绣品、好一点的菜刀、短曲辕犁、肥皂、冰糖、辣椒面、干胡萝卜丁。”
      李易想了想,说出几样东西。
      李隆基对别的无所谓,却对犁有想法:“给他们好农具?”
      “贸易必然要找倭国人领着,在一些地方补充淡水,再去平城京。”
      李易道明原因,大唐百姓用的东西,相信各邦、国使臣早收集好了,不给他们回去难道不说?
      能限制实物,却无法消除记忆。
      既然阻止不得,不如大方一些。
    &n

第九百五十四章 贸易品种赠货币(第一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