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 群臣相问道其后(第一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李隆基又一次把群臣找来,说出他之前说的话。
      大家低头吃麻辣海锥,有人拿牙签抠,有人用手堵住掰断的位置,另一头放嘴里,使劲一吸,那边指头突然挪开,肉就进到嘴里。
      刚才还吃的宫女太监此刻只能帮忙断海锥,不用钳子,拿一个像李易那时普通钥匙后面打孔拴绳或挂环的孔的那个金属东西。
      海锥小头放进去,一掰一个,比钳子好用,这个不会夹到指头。
      “刚柔,大武艺此人心情如何?”张九龄先打破沉默。
      “有勇有谋、杀伐决断,若大门艺不同意他决策,他会连亲兄弟一起杀。
      野心大,又懂得连横合纵,战略战术方面能力不弱。
      熟悉当地地形、气候,收拢人心本身亦强。”
      李易按照历史上大武艺做过的事情给出评价。
      大武艺一边吞并小部族,一边顶着大唐军队,联合倭国与新罗、契丹。
      “像其父?”姚崇想到大祚荣,武则天时期派契丹将领带兵去杀,跑到东北就没打过大祚荣。
      “差不多。”李易对比一下,大武艺跟大祚荣确实像,大门艺则喜欢和平。
      “用何地之兵?”苏?看李易,大唐李易拥有绝对调兵权。
      不仅仅在于他有钱、会研究制造新武器,他调兵之后,每次皆胜,知人善用,时机把握巧妙、准确。
      “契丹、奚族、后归顺的草原各部族、募兵、部分羽林飞骑。
      把武库中的其他武器给契丹他们送去,先放到天兵军与横野军的地方。
      等大武艺攻打别人,别人向大唐求援,立即出兵。”
      李易早已考虑妥当,让其他人去打,给好的武器。
      大唐厉害的军队派出一部分负责联络,带电报互相传递消息。
      再把消息传回来,自己在软件上进行建模。
      “大武艺不打呢?”宋?从另一个方面问。
      “不打今年继续从东北地区往外带人,叫上之前带回来的部分人过去告诉那里的人他们生活有多么好。”
      李易既然要动手,保证全想清楚。
      渤海国有个特点,地域大,有的部族收集盐,有的制陶,有的养马,有的种地。
      把他们某一个地方的人口迁徙走,他们就缺少东西。
      凭借渤海国自己的人口,他们忙不过来,分散开,冬天的时候难熬,聚集起来,谁提供综合物资?
      毕构把指头放嘴里吸吮几下:“一旦打完,地盘谁占领?当地经济行为如何开展?”
      “河南道的人去,修路、造船,水陆齐动。
      当地资源丰富,河道边开垦农田,种粮食好吃,就是产量低,一年只能种一次水稻。
      很多地方五月份种水稻,秋天收获,冬天打完稻穗的稻草垛放在那里,别的作物根本种不了。
      同样品种的水稻种在那里,吃起来口感则不一样。
      麦子差,不如京畿道与河东道,棉花也不能种,想吃大量的血红铆钉菇不?”
      李易一一回答,战略和经济相结合,打仗不是闹着玩儿。
      “冬季战争怎么打?”李成器考虑气候因素。
      六万多人回程的时候,大量人手保护,李易远程指挥。
      东北山多,白雪皑皑,总不能只在春夏秋打

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 群臣相问道其后(第一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