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 学艺不休存先后(第三更)[1/2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无妨无妨,不说钱的事情,怪我等学艺不精,刚柔果然厉害!”
      张九龄无奈地摇摇头,大家很努力地学了,结果眼皮子底下出了疏漏。
      李易继续擀饺子皮:“账不是那么算的,为何考虑我成本降低与否?
      有规模和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大唐应鼓励这个行为,然后通过同行业市场经济进行调整。
      正如看年景吃饭,谷贵伤民、谷贱伤农。
      至于说借钱,属于投资汇报率的问题,借的时候百姓知道情况。
      我不交税,是因为我把投资回收期计算在了无税状态下,若需要交税,投资利息必须高……”
      李易不开玩笑了,继续讲课。
      李家庄子的借贷还款期很长的,还不上还允许延期,甚至发现对方情况特殊,额外追加借贷并帮对方策划。
      大唐多数百姓有个特点,或者说是共通的想法:无债一身轻。
      大唐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当初借钱的时候一个人一月收入二三百钱,后来一缗、两缗。
      既然有钱了,把之前的钱还了,一起还。
      这样借贷的自己回笼周期变短,李家庄子赚钱了,赚很多。
      由于李家庄子采取的模式为无利息,还就是本金,有利息?A话,按照日利息结算,属于浮动。
      固定就是不管你提前还与否,就收那些利息。
      “既然谈到这个问题了,咱们接下来说如何合理占领别人领土的问题……”
      李易说着想到了婆利国的问题,人家文明和国家。
      不通过战争方式,只能通过经济方式,最后看情况是否开战。
      他告诉大臣们,咱们以帮助婆利国的名义向对方放贷,无利息,大唐货币。
      这个钱干什么用呢?对方借钱后,购买大唐的第一代纺织工具,比婆利国自己的先进多了。
      纺织需要原材料,大唐出售给他们原材料,回收他们纺织出来的成品,要么他们自己拿去卖给别人换东西也行。
      签协议,以对方的部分土地为抵押,一旦还不上就扣一部分土地归大唐。
      接着大唐提高原材料价格,同时以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纺织工具给大唐海外领土的百姓用。
      如此婆利国无法通过对外出售纺织品赚钱,反而赔钱。
      无钱还大唐,每一次逾期,就要割一部分领土。
      不过大唐跟对方是友谊之邦,先不急着要领土,愿意卖给对方二代、三代纺织工具,同时原材料的种子提供给对方。
      婆利国没钱,继续借给他们钱,还是无利息,签定更大领土面积赔偿契约。
      这时候种子的技术也提高了,他们的亩产低,再把四代的纺织工具给海外百姓用。
      顺便大唐以技术为优势,形成大唐货币升值实际情况。
      婆利国在材料与工具等方面成本又失去竞争力,还钱的时候由于大唐货币升值,没有独自完整货币体系的他们雪上加霜。
      这时可以收领土了,不给必然是战争,师出有名。
      甚至借钱的时候以国家名义借,收购他们成品的时候以民间名义收。
      民间收的人没有钱了,之前抵押给婆利国的钱就不要了,这笔钱很少。
      婆利国大量纺织成品卖不出去,领土丢失后,其他民间商人过去压低价格收成

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 学艺不休存先后(第三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