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知青或多或少都会从大队部借粮食,而且因为都是从城里来的娃娃,一个个的都不怎么会做农活,所以刚开始干活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但一般适应一段时间就都熟练了。
一年下来,只要不太懒的人基本上都能赚到下一年够自己吃的口粮工分。
可这种情况也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总有那种即便是来到了这里也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人。
要么就是真的娇气,要么就是真的懒。
侯飞宇在整个知青点,甚至是整个村子都是数一数二的白面小生,身形也不健壮,一看就是个玩笔杆子的人。
这样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人认定是身体撑不住太辛苦活计。
再加上人长得还顺眼,所以大家就算私下里嘀咕侯知青不是个好良配,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别的问题。
后来更是传出了阮家的闺女被侯飞宇迷得神魂颠倒的话后,大家更是认定了侯知青是绝对不会过得非常辛苦的。
原因无他,就只是因为阮家的男子多,除了老三阮铜外,另外四个都是干活的好手。
但侯飞宇非常嫌弃阮香,还公开说了阮香的坏话,那么就算阮香那丫头再稀罕侯知青,他们阮家怕是都不会再贴补侯知青了。
现在又听到薅羊毛的话,大家就真的开始非常认真的分析侯飞宇能在村里生活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被饿死的原因,难道真的是找大队部借了不少粮食?
没有阮家帮忙,就靠着侯知青赚的那几个可怜的工分,他还得上吗?
有人爱计较的,当即就对方建军提出了疑问:“大队长,他们知青还欠咱们大队多少粮食啊?等到了年底,他们的工分够还咱们粮食的不?”
粮食可是救命用的。
都是经历过挨饿的人,对于粮食的在意程度可绝非寻常。
一个人问,就有第二个人附和,很快就变成了大家的齐声询问。
方建军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想责怪齐雁兰不该提起这种话题吧,可刚刚那种情况,阮家只有两个最小的小子出来打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也没说全家人都出动。
所以兴国媳妇儿多说两句也没什么,总比将人打坏了强。
可现在提起了欠粮食的事,他就开始头疼了。
也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还欠大队粮食,其实基本上来的第一年就都还上了。
但总有那么几个还不上的,其中就有侯飞宇。
人家是一年加起来都借不了多少粮食,等到天气暖和了,能上山采野菜了,大家就尽可能的不多吃粮食,最大程度上降低借粮食的数量。
但侯飞宇不一样。
他不仅要借粮食,还要借细粮。
赚的工分又少,等到年底分粮食的时候那得的粮食也就比村里七八岁大的娃娃多一点。
吃不饱,就只能继续借。
他们大队办公室的人每次都是左商量右商量,不想借,又不能不借。
毕竟,总不能眼睁睁的看人饿死。
好在最近几年的光景还行,集体的那点粮食分多分少的,只要有个准确的账在,大家也不
第143章 丧良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