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鸡鸣破晓。
寿德县外的道路上便有一行人肩挑背扛的走了过来。
今日乃寿德县的开市之日,这种每隔三天或者五天一次的民间风俗的交易活动,由于是从周围的十里八乡聚集而来,路程较远,而且还要赶回去,所以只有上午的短短几个时辰,中午还没到就已经开始散场了,故而被称为赶集,或者赶场。
为了早点赶到市场卖掉手中的货物,许多离得远的山民甚至从昨天半夜就已经从家里出发了。
黄平村的村民便是足足走了数个时辰,才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便赶到寿德县,
这行人中,大多是卖山货野味的,有几个卖干柴的樵夫正是昨天许负遇到的几人。
这时一个樵夫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县城,看似不远了实则还有一小段路程,“哎呦不行了,要歇会。”
樵夫将肩上的干柴放了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叹道:“要是虎牢山的路还能走就好了,这绕路足足远了一半的路累死人了。”
许多人也跟着放下货物歇脚,樵夫这话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
“谁说不是呢,好好的一条近路硬是没法走了,现在赶集都要提前两个时辰赶路,要不然还没赶到就已经散场了。”
“唉,以前还好好的,也不知是哪个杀千刀造的孽,害得我们有近路走不成,真是恼人。”
村民们七嘴八舌,谈起虎牢山的路都是咬牙切齿,咒骂不已,怨恨那个毁掉道路的人,害得他们有近路走不成。
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看着村子里左邻右舍的大叔大伯们讨论虎牢山里的种种妖魔鬼怪的传言,心中却是不以为然。
便开口对着一个魁梧大汉说道,“张叔,都十几年了,说不定早就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怪事了。要不我们回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走看,大伙人多势众,又是青天白日的应该没什么的。”
“你这个瓜娃子,懂个啥,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少年人不服气道:“我看根本就没有什么妖魔鬼怪,你们就是胆子小,自己吓唬自己。”
“嘿!你小子懂个屁啊,老子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还跟俺杠,当年这条路死了多少人你知道么。
以前的就不说了,昨天就有个外地来的读书人不听劝走了这条路,到现在还没出来,我看多半已经死在山里头了,这事你不信可以问问你杨叔、大伯,他们昨天可是亲眼所见。”
魁梧大汉唾沫横飞,言之凿凿。
几个樵夫也笑着把昨天下午他们遇到许负欲要上虎牢山,他们劝说未果的经过说了一遍。
小伙子听罢仍是不服气的反驳道:“现在这么早,说不定那人昨晚在山里过夜还没走出来。”
姓张的魁梧大汉呵呵一笑,“在山里过夜,莫不是老寿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说着手指虎牢山的方向,“他要是能从山里走出来,你张叔我当场给你磕头叫爹!”
魁梧大汉这话才说出口,就见众人不可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然后神色古怪的看着自己。
魁梧大汉见状,不解的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你们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
“老张,你看山那边是不是
第21章 赶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