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7章 掏空的大清金融[1/2页]

崛起,从1900开始 清波凡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下大清王朝,国内金融银行业大体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外国政府或财团,在国内开设的外资银行。
      这些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大清国内没有阻碍的搞结算,投资,收购等,尤其热衷于对大清国的铁路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英国的汇丰银行,丽如银行。
      日本的正金银行,三井银行。
      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
      德国的德华银行。
      美国的花旗银行。
      俄国的华道胜镇行
      他们除了从事国内外货币结算,银票,发行国家或企业债券,还贷款给清朝政府。
      第二部分是国内银行。
      清政府现在的银行业非常落后,都是官办,方兴未艾。
      大清银行(户部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北洋保商银行。
      除此之外,国内民资主要以钱庄为主。
      著名的钱庄有以下几家为代表。
      日升昌钱庄
      亳州钱庄
      南京巷钱庄
      芜湖钱庄
      大德昌钱庄。
      “按世叔叙述,咱们大清国真正意义上的民资银行,目前还没有一家?”陈天华问。
      “是的,目前民资就是钱庄。”陈宗玉说道:
      “钱庄主要在结算与放贷方面做得比较便捷,江浙一带分号开到了乡镇。”
      “如果咱们成立银行,也就是国内第一家民资银行啰。”陈天华忍不住感叹一声。
      “应该可以这么说,我们变成了先驱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陈宗玉道:
      “目前大清国内,金融系统主要以国库为主的皇资,西洋的外资,国内各商号的民资组成。而大清银行代表的就是皇资,可他目前是欠债累累,辛丑赔款尤如泰山压顶,大清银行的运转,实际是完全依赖外资。”
      “所以,目前的大清国,实际是外国资本在掌控局面,他们一家独大,就算上海开设的通商银行,和天津开设的保商银行,实际都是中外合资银行,而且还是外资占股为主。”
      陈宗玉这番话,完全揭示了当前大清国,非常现实而残酷的经济面纱,宛如一块遮羞布抖落在地。
      那就是说,中国从辛丑条约开始,已彻底沦为殖民地国家,大清的封建朝廷是在为洋人们服务,打工。
      后世历史学家认为:此时的清末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状态,算是客气的。
      以陈天华看来,那是给自己脸上再贴块遮羞布,实际基本沦为殖民地国家。
      想想看,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经济命脉,都被外国政府和财团所控制,试问如何去发展民族经济,民族产业?
      在这个时代里,要想发展民族工商业,是需要有同时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方面是原料的来源以及产品的销售地。
     

第147章 掏空的大清金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