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蓝凤和小哥哥拿着账本,今天是她们小饭店开业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这就是月底盘账。
      “一千六百八十四块六毛八分, 扣除了每日支出, 不包括人工。”蓝小哥哥拿着账本报数。
      蓝凤激动的握拳,一直是知道这个小吃铺挣钱的, 毕竟蓝小哥哥每天都要报账的, 可是先头每天的四十多、五十多块,到凤爹娘到来之后的七十多,怎么能有一千多震撼呢。
      有钱啦, 有钱啦!蓝凤大老板决定发工资啦。
      其实就是给招娣、来娣堂姐一人发五十块钱。
      至于红包当然有,不过也要最后才给,现在还不是时候呢。
      她和小哥哥是挣分红的,莫有工资。
      至于凤爹娘当然也莫有工资,工资就当她们学习费用了。
      所以她们净挣一千五百多呗, 她万元户指日可待啊。
      “爹,娘,以后饭店我会逐渐交给你们了。”她和小哥哥也要准备去北京的事情了。
      她和小哥哥准备提前过去的, 这是谢丞忆强烈建议的, 他要进地主之谊。
      蓝凤也想提前,然后看看能不能买到房子。
      她如今可是有钱人,就是不知道够不够在北京买房子的。
      凤爹很有信心, “没问题,爹保证好好干。我和你娘商量, 等十月份停工盖房子, 多找些人, 大半个月就能盖完,到时候正好用得上。”
      “那你之前和老客户一定要说好,要不然都去别家了。”是的,她们这家北京小吃已经不是独一无二的了,离她们家不远新开了家上海小吃。
      她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自己被口水呛到了。
      有些后悔当时起这个名字,估计那人也是想着中国就两个最最出名的城市,北京被她们叫了,那他们就叫上海好了。
      迷之尴尬~
      蓝小哥哥还去探了探底,他们也卖盖浇饭,还卖包子、饺子。
      盖浇饭的菜色和她们家相差无几,显然人家也是有备而来,把她们家摸得挺清楚的。
      不过蓝小哥哥说味道一般,饺子还是不错的,蓝凤表示同意。
      她家实诚的小哥哥把每样都点了,还给她们带回来了,卧底做的无比光明巨大,也是没sei了。
      凉皮技术他们没有搞到手,所以客人没法和她家比。
      蓝凤在门外查看过中午最火那段时间的人流量,差不多只有她们家的三分之一吧。
      其实只要是良性竞争,蓝凤不怕的,因为蛋糕是会被做大的。
      如果这片儿全是各种各样的小吃,那整个县城的人都会慕名而来,到时候客流量只会增加。
      到时候她们家完全可以做全天营业的店铺,而不是现在这样只做大半天儿了,对于饭店来说非常重要的晚餐,他们一直做不下来,还不是因为黑市的特殊性。
      真的是成也黑市,败也黑市。
      可是如果县城的人下午也会过来逛逛,那么做晚餐就容易多了。
      其实现在每天都有在关门的时候主动敲门的,可是不定量,也不够稳定,怎么留食材,留多少合适,一旦卖不出去就太浪费了。
      在凤爹娘过来帮忙人手特别充足的时候,蓝凤也考虑过加上晚餐,后来还是遗憾的放弃了。
      不过蓝凤这种先进思维,现在人一般是理解不了的,就比如风爹娘,提起不远那家上海小吃,简直是咬牙切齿,“放心,咱家好客户都说她家炖菜一般,没有咱家的香,不舍得放油,抠的很,也没比咱家便宜多少。”
      蓝凤觉得对面这家上海小吃不但把她家路子摸清了,而且挺有商业头脑的,还针对她家的价格打了一场小小的价格战,因为他们家的盖饭不论大小都便宜两分钱。
      显然这招是有效果的,要不然老客户也不会去吃,最后有了比较。
      不过就像老客户说的那样,她们家的炖菜里边儿荤腥比较多,而且都是用高汤(泡菌水),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而且食材上也有本质的区别,上海小吃他们炖菜里的蘑菇基本上就是当地的干蘑菇,和从林场的那些山货的鲜度比不了的。
      所以很多不差钱的或者是对美食有些偏爱的客户在吃他们家一两顿之后,就有了明显的比较,觉得两分钱吃顿好的,还是很合算的,最后又都回到她们家来了。
      也是因为这两分钱无形中给他们定位了,上海小吃稍微便宜些,但北京小吃更加美味。
      蓝凤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娘你听听,所以别不舍得放油放肉,我不是给你算过成本账么,咱们还是挣大头呢。”蓝凤趁机教育她娘。
      凤娘经过这个时代最苦的那些年,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但是这有时候太勤俭了也不太好。
      “我知道。下回我使劲放,非得把你们爷几个放心疼了。”凤娘这么说完,大家伙都乐了。
      “娘,你进步好大了,才来半个月,凉皮会做了,调料没问题。炖菜更是你长项,现在红烧肉也出师了,咱明个开始练习猪肉炖粉条。”蓝凤争取她走之前让她娘都练习一遍,稍微有些遗憾的就是,“酸菜就得靠你自己了。”
      不过她已经把做法告诉凤娘了。
      “说到酸菜,今年是不是得多积点,要不然不够吃啊。”冬天就靠酸菜,以往就家里几口子还积两大缸呢,现在一天她们店就来百八的人,得吃多少,凤娘有些被吓到,“就是把咱家园子白菜都积了,也不够啊。”
      “咱家那点肯定不够的。”蓝凤忘了件事,东北冬天家家积酸菜,酸菜时不缺,但没谁会拿出来卖,因为并不多富余。
      因为积酸菜都是按照家里人口来的,人口少就积小缸,人口多就多积一些,但一般到了春天就会吃完了,并不会多太多。
      所以这酸菜还真得自己去积,白菜倒是好买,农村家家户户在冬天之前都要收白菜,不但要积酸菜,还要留一部分放地窖里当菜吃,所以多收几家不是问题,问题是容器呢,得买多少口大缸。
      诶呀妈啊,脑瓜疼~
      “咱去买白菜,自己积酸菜,别人积的我还看不上呢。”凤爹拍了板。
      蓝凤倒不觉得风爹说大话,她家积的酸菜真的是特殊一个味儿。
      要说这就怪事儿了,这边家里年年有两件事儿必做,一是下大酱,一是积酸菜。
      方法真的是大同小异的,老百姓谁家也没秘法啥的,可是味道却是家家不同的。
      咄咄怪事也。
      “闺女,我得问问了,为啥你特意告诉炖酸菜不让使劲放盐呢,我跟你说这菜好不好吃和盐老大关系了,淡了泄口。”凤娘有些不理解。
      蓝小哥哥积极发言,“这事儿我知道,我知道。我和你们说,这酸菜里不放多盐,吃的时候弄一碟酱油放些蒜泥,然后夹里边儿的五花肉和酸菜蘸点酱油吃,倍儿好吃,在学校那会我妹就这么做的。比放大酱好吃多了。”
      “这么回事啊。”凤娘点头懂了。
      蓝凤听到小哥哥提到蒜泥,她再次提醒凤爹,“爹,别忘了多收干蒜还有干辣椒。”
      这两样绝对不可或缺,要是没了它们,菜的味道会下降很多的。“还有其他的能存住的食材,也可以多收一些。”
      蓝凤之所以会这么警惕,是因为她在这个北方小县城待了十几年,知道一到冬天,这个城市就会进入物资匮乏期,现在物流还不便利,想从外头买也买不到什么,做饭店的如果食材不能保障,那做什么劲。
      “嗯,到时候白菜、土豆、萝卜啥啊,我都回村里去收,闺女,咱得挖一个大地窖啊。”凤爹后边激动了,他咋才想起来呢。
      蓝凤也是懵了下,对啊,这么重要的事居然没考虑清楚。“得挖,咱家里的地窖也不大,也不够用。好在盖房子的时候可以一起弄了。”
      “要不要顺便打个井。”凤爹最稀罕县城的水了,觉得从井里挑水特别干净,清亮亮的,不像他们村儿喝大水泡的水呢,鸭子还在里头拉屎呢,所以从内心里讲,可喜欢井了。
      也觉得店里一天用水太多了,即使那井就在街口,一点不远,可这一趟趟的也烦的很,要是弄个井的话,省多少功夫呢。
      “得不少钱吧。”凤娘担心太贵。
      孩他爹跟她说要盖房子,一下子要盖四间砖瓦房,弄不好得四五千块钱。
      他们攒这么多年手里刚刚过万,这一转手又下去一半,现在又要弄井了,真败家啊。
      凤爹还不知道,媳妇儿都给他安了个败家老爷们的称呼了。
      “我觉得可行,不过得找专业人员吧。”这井应该不是随便挖的吧。
      “井分深井、大口井、小口径管井等。在深层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适宜打深井,打浅层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适宜打大口井、小口径管井。”蓝小哥哥突然来了科普,然后挠挠头,“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就前两天,看完就引火了。我还记得上面写着在浅层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适宜农民自建的浅井。就不知道咱们这地下水丰不丰富了,报纸上还说井孔布置不能过密,以免造成相邻水源井之间的相互影响。”
      凤爹一听报纸已经引火了,只能遗憾的哦了声。
     

113.市状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