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卷 北疆行 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的消息[1/2页]

请夫君献上和离书 青旗沽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薛镇的轻松不过一瞬,便端坐在车内,问那军士:细说。
      他脸色虽仍是病态的苍白,但此刻却沉稳得很,让人看不出他受伤了。
      将军离开的第三天,陈国联合郑国,先派小股人马乔装打扮,趁着雪天入城,但被李将军带人包了圆;随后陈、郑两国人马的二十五万大军师便对安化郡城形成了合围之势,刘将军依着将军的命令诈败退守,待闻将军奇袭陈国昭阳、会茂两城消息传来,陈国撤兵,围城的郑军自然被刘将军击溃。
      薛镇没有多少喜色,只问:确定两国已经撤军?
      小的回来时,郡城之围已解,刘将军亦派了李、王二将军,领三万人追扰逃敌。
      昭阳与会茂呢?
      闻将军弃了昭阳,固守会茂。
      陈郑两国派了何人领兵?我方损折多少?对方损折多少?
      那个军士问题都答得明白,只是他一开始说战况时,李月娇还能跟上,但她不熟悉镇北军,所以听到后来便晕了。
      她只觉得战况似并不激烈,因此当发觉薛镇神色越来越凝重时,她还不太能理解。
      但等听那军士说陈郑二国,带了多少火器,一天之内又修成多少攻城器械时,李月娇立刻明白了薛镇的郑重。
      安化郡城城墙很高,有河有山,屯粮也多,城防坚固,按理说是易守难攻的。
      但对方既然能在一夜之间便架起十座浮桥,让二十五万大军中的一半过了河,还险些挖通了三条地道,确实不容小觑。
      我知道了,薛镇心中有了数,方对那名军士道,快入城去吧,这样的好消息,早些让陛下知道。
      那名军士应声是,再次上马,疾驰而去了。
      待军士走后,薛镇看着李月娇沉吟的神情,问道:夫人在想什么?
      李月娇在心中盘算着,口中感慨道:我在想若是机巧阁做浮桥,一夜能做多少……原来他们也有很好的匠人,但他们的火器倒不及我们。
      夫人也懂火器?薛镇笑问。
      我娘会的东西从来不背着我,李月娇看向他,我很早就说过的,难道世子以为我是胡说?
      听她提起唐瑛,薛镇的笑容冷了一下,没接话。
      李月娇深知母亲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分歧,是以不多言,只问:世子一早就算到陈国来犯吗?
      薛镇点点头:
      我不信天下有突然发生的事情。陛下若真有个山陵崩,朝堂必然会被撕裂为两派,玉京城必乱,四方守将怕也要选边站,这种大事会发生,我不信是偶然,更不信这里面没有敌国挑拨。如今我刚安化,他们就兵临城下,呵,夫人知道围城的二十五万人马,需要多久集齐吗?
      李月娇对此一窍不通,只诚实地猜测:不晓得,总得要十天半月的吧?
      薛镇没有笑她:粮草,工匠,武备,军士和战马,确定攻城之法,再把这些人隐秘地开拔,到边疆集结,怕是要半年工夫。夫人记得半年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半年之前,薛镇刚刚卸任镇北军将军,带着陈国的贺寿使者回到京城,还把陈三娘和孩子带回侯府气她。
      李月娇怎么能忘?!
      但她已恍然大悟:他们那时候就准备了?
      薛镇点点头:陈郑两国做此打算,应是笃定我不会再回北疆,想要趁换防偷袭,好在陛下……我回北疆时看了探子的奏报,就已经防着他们了。只是提防那么久,却不想他们把主意打在了陛下和岳父身上……
      李月娇的心中对这件事情,终于产生了与之前全然不同的惧意。
      无论,所以,无论入局之人是不是我爹……她嘴唇颤抖着,语无伦次道,他们对陛下下手,挑动玉京局势,都是……都是笃定了世子,两难之下,必然选择去死?
      不是。薛镇心想。
      若非事情关系到你身上,我不会选择冒险回京。
      我会选择不奉陛下血诏。
      我还会派人直接扣下淮王,确保太子可以顺利登基。
      而后,我会在敌国来犯的时候,选择战死杀场,赎负恩之罪。
      薛镇只是没想到,他为李月娇做出的选择,竟误打误撞成了平息乱局的关键。
      敌国、布局之人,算漏了李月娇;而他,看清了自己这个有缘无份的小夫人。
      可是这些仿佛挟恩图报的话,他不能说给李月娇听。
      是以薛镇只是笑了笑,转了话题问她:
      夫人总不会以为我真的会丢下北疆安全不管,自顾自带夫人回京吧?
      李月娇不知道薛镇那九曲十八弯的心思,只是深深叹服于幕后之人布局的耐心。<

第二卷 北疆行 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的消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