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卷 北疆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封书信[1/2页]

请夫君献上和离书 青旗沽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薛镇这段日子都在镇北军营之中,甚至没有抽出时间回将军府。
      除了军情之外,主要因为萧宁宸总是寻机会在军营中,彰显他监军的地位,以至于薛镇不得不和他周旋,正事之外的所有精力,都牵扯在了这种琐事上。
      薛镇不介意淮王在军中耀武扬威,但他很介意他在众将领之间的刺探与挑拨,更介意他对于北疆军事部署的指手画脚。
      只不过萧宁宸本事着实寥寥,他每一件事情都要知道,都要插手,但因为实在提不出有用的建议,所以到最后依旧是薛镇为首的北疆将领们,做出决断。
      将军如此,岂不是给了淮王借口?他在军中的智囊林先生如是道,他每日都要往京中传递密折,必然不会有好话的。
      林先生名叫林崎,以前是辅佐他父亲的,父亲去世后,林崎就留了下来,从京城到北疆,一直默默地帮他打理事务。
      薛镇好容易有一时听不见萧宁宸的声音,实在不想再听淮王的事,按按太阳穴,淡然道:
      无妨,陛下不会糊涂到只听他的话,淮王也该知道他来此是为什么?横竖最近有了军功,亏待不了他。
      林崎叹了口气,人看起来都沧桑了许多:将军本可……何至于此呢?
      薛镇笑了一下:我们说过很多次了,先生应该懂我的,又何必再说?
      正因为世子心愿宏大,林崎肃然道,某才不希望世子为了这等无谓争斗妄送了性命。
      ……我不是还活着嘛。
      但以后却要顶着君王的猜忌,以残躯征伐天下,林崎更不满了,所以世子,听老夫一劝,莫要总与他争竞。
      薛镇无意与他再争论下去,正想换个话题,说说武备营的新想时,忽得外面有传令兵道:禀将军,京城三营的骁勇将军陶书,陶将军在营门外求见。
      薛镇愣了一下,看向一旁的滴漏,已经是申时末刻了。
      而且陶书在给彼时还在会茂的自己送信之后,该是已经回京了,又怎么回突然折返来?
      薛镇看了林先生一眼,林先生会意,走到了屏风之后。,薛镇则吩咐道:
      快请进来。
      不多时,陶书带着风尘仆仆之气大踏步地进了营帐,而他后面跟着的两个马弁还抬着个捆得很结实的麻布口袋。
      子言兄,这是……薛镇微微皱起眉头,盯着那个麻袋问道。
      嘘,陶书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让手下人把东西扔在地上,吩咐道,你们到帐外去,离远些。
      是。他的两个马弁很听话地退了出去,但薛镇这边的军士自然是纹丝不动。
      薛镇见状,也一抬手,对军士道:到外面二十步之外守着,不许人靠近。
      是!众军士这方退了出去。
      子言兄,到底怎么回事?薛镇这才问道,向着那麻袋抬抬下巴,那里面,是什么人?
      陶书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看着他的目光,竟然流露出了一丝同情之意。
      仲敬,有些缘分,终归是孽缘而已,反正你又不喜欢她……他很艰难地开口,第一句是个莫名其妙的安慰。
      薛镇还是愣怔片刻,才意识到陶书说的人,大约是李月娇。
      他的心顿时一紧,以前每次想到她,总会涌上心头的恶心感,再次在他的身体内叫嚣。
      并非因为听见她的名字,而是因为听见人当着他,直白地评论他们的关系。
      陶书见他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还当是他不爱听到李月娇,立刻打住不说,而是从怀里摸出一封信,看那信封上的颜色,便知这封信有了些年
      头。
      他将信递给了薛镇,严肃道:
      我回京的路上撞见了这个人,觉得他鬼祟,就跟了两日,寻机会拿了他,结果,就在他的身上搜出来了这个。仲敬,你千万要冷静些。
      薛镇看着那个信封,甚至不需要打开,就能想到信中可能的内容是什么。
      关系到李月娇,能让陶书如临大敌,说出那样一番话。
      他接过信,打开来看。
      果然,又是一封唐瑛与山野堂往来的书信,写了的都是唐瑛对于火器的理解,应用等。
      开篇写的是师兄,而落款处的日期,恰是八年前的十二月。
      转过年的五月,便发生了那场爆炸案。
      薛镇细细地读着信上的每一个娟秀、整齐的小字,心中翻腾的血气,一如当初他第一次得到那些蛛丝马迹的线索那般。
      只是这次,他能确定的是这封信的本意,也许并非是给他的。
      这些内容,像极了李月娇向他坦诚的,那两封信的内容。
      陶书看着薛镇捉摸不定的神情,以为他是气呆了,只能小心翼翼地问:仲敬,我记得,弟妹的母亲……似乎就姓唐?
    &n

第二卷 北疆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封书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