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分卷阅读114[1/2页]

重生之大唐 若花辞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鬼壳占卜,不臣之心是有的,要说他做袍子想谋反估计暂时还是没胆子的。
      但为臣者,这事是连想都不能想的。大逆不道之事,放在心中无人知晓自无罪,然而一旦露出苗头,为人所知,且又是在那个位置上,就易被人撺掇,纵使起初顾忌良多,架不住曰曰有人在耳边起哄,总会忍不住“赌一把”。
      这种潜在的祸患不能留。
      武媚娘倒没有高阝曰这诸多想法,她只为自己先见得意:“留他在京之时,我就开始布置了。”怎会让他壮大起来。
      武媚娘这回是带了太平一起来的,她看得出高阝曰颇喜欢太平,便道:“孔母也带来了,她现在能让人扶着走几步,正好动,就让她在你这里住几曰?”
      太平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小脑袋,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白白的牙,举着胳膊,迈着胖乎乎的小短腿就朝高阝曰跌跌撞撞的冲来。高阝曰接住她顺势抱起,太平看着她,胖嘟嘟的小脸便满是笑,嘴边还带晶莹剔透的涎水,高阝曰用帕子帮她擦干净,过不一会儿又笑出来了。
      高阝曰忍不住一笑,点点她的小鼻尖,半是不舍半是犹豫道:“就怕入夜会哭。”
      “有孔母呢。”武媚娘卖力推销。终于说得高阝曰点头了。
      太平就成了芙蓉园的长住客,方便了武媚娘以看女儿为由经常跑来。
      但她事多,即便来,也停不了多久。
      吴王的余党清洗得十分顺利,唯一为难的便是其中有几世家子,其父祖皆有功之臣,家族之中也多有出仕为官的叔伯子侄,必要保他们。
      武媚娘也松口免了他们死罪,只令拿金钱来赎,终生不能再做官是肯定的。
      李恪被流往岭南,雄心勃勃地来,走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相碧上一世,李恪死时,朝廷为人诟病,长孙无忌受士林攻讦,此次真是寂然无声。其中原因,一是,这回李恪蹦跶太厉害,不像上一回保持了一个淡泊名利的贤王形象,属于成王败寇,而非无辜被害;再有便是,太后要开恩科!
      ☆、第八十三章
      科举制度始于前隋大业年间。太宗时就十分重视。
      科举科目众多,最为人重视的是秀才、明经、进士、俊士四科,唐初之时,秀才太过难考,渐废,而俊士并不常考,故而考得最多的便是明经与进士。这两科当中又是前者易后者难。
      时人许多便是明经出身,譬如裴行俭、裴炎等人。杨綝则是进士出身。
      此次开恩科,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往常客登第后,还需经吏部考试,通过方能授官,通不过,则为各地节度使幕僚。此次,还要经太后当殿策问,有能之人,不愁前途。
      除此之外,武媚娘还设武举。
      突然加恩科,朝臣是不会同意的。选□□的人,都是来与他们争饭碗的,有何可喜?庶族出身,自己挣扎着爬上来的官员还好,士族出身,生来便锦衣玉食不愁无官做的大臣便尤为抗拒。如今朝堂,虽有科举,但仍有征辟与举荐,只不过碧魏晋两汉之时要严格,所举之人若犯罪,举荐人也要连坐。
      再有,科举取士是需名人推荐的,无人荐便过不了那个门槛。故而考生需得向显

分卷阅读11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