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 何足挂齿[1/2页]

大宋天龙 水随天去秋无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十七章何足挂齿
      黑衣箭队首领看他们退入阵中也不追击,却下马奔鸠摩智走去,抱拳施礼,恭声说道:“鄙上知明王在此,特意将此箱叫小的交由明王。”说罢从身后取出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双手递上,接着说道:“鄙上说了,明王见了里边事物,定然喜欢,也会猜出他的身份了。”
      鸠摩智见金箱精巧,当下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边有三本书册,瞥眼瞧去,,最上边一本古色古香的一行小楷,赫然竟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拈花指,鸠摩智心道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般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少林寺属于禅宗,对这‘拈花指当是别有精研。我今日受此大辱,当痛下苦功,以期雪耻,这少林绝技,既然送来,我就当仁不让了。于是也不客套,袖袍一卷,送入怀中,知道对方主人对自已必有所求,也不答谢。
      那黑衣箭队首领见鸠摩智收了金箱,不再多言,起身告退,率众骑绝尘而去,竟不再理《天下州县图》之事了。
      鸠摩智此番大败,引以为耻,黑衣箭队既走,他便迫不及待的取出金箱观看,见另外两本却是‘多罗叶指、‘无相劫指和七十二绝技秘要,心中窃喜,他随手翻动,见这三卷武功诀要,阐述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尾叶落款写着慕容博手书,当下心中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险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这慕容博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看罢不敢稍待,口中轻语,须找个地方披阅钻研一番,心中却是怕庞莫云再出来向他发难,头也不回,急奔而去。
      话说鸠摩智引恨离去,既得少林绝技,打算就此回吐蕃,静心练功,以图报仇。怎知一路西去,总有人事先打点好了衣食住行,心中难免诧异,但他本来极为睿智,心念略转,已知何故,思及自己现在孤身一人,有人打点一切,省却自已许多麻烦,也就却之不恭了。
      这一日,鸠摩智行至南广郡,天时已晚,近几天来他眼见就要回到吐蕃,反而不急赶路,刚一进城,便有镶金小轿等候于他,这一路上鸠摩智早就习惯,也不问话,当下迈入轿中,闭目养神。等到下轿时,已来到一家临江而立的大酒楼,由掌柜的迎上楼去,步入雅间,这回却有一黑衣老人在里等候,仔细一看,正是慕容博。
      只听慕容博道:“明王别来无恙,老夫在此恭候多时了。”
      鸠摩智哈哈一笑:“慕容先生之谊,小僧先行谢过”说罢只微笑不语,人已落座。
      慕容博道:“十年前得遇明王,添为知已,老夫犹历在目,今日当与君促膝长谈。”
      鸠摩智道:“昔年小僧与先生邂逅相逢,讲武论剑。得先生指点,生平疑义,颇有所解,今又得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不敢有忘。”
      慕容博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我与明王当谈大事~”
      鸠摩智心道,自已十年前入燕子坞参合庄藏书阁苦修三个月,他就向我借兵两千,这回先救我性命,又赠少林七十二绝技,可不知他又要借多少兵了?心中所想,不动声色,依旧微笑说道“何为大事?”
      “老夫与一盟友,正在谋划宋辽之战,希望能同上次一样,借精兵两千,以做备用。倘若宋辽间战争复起,我大燕便能乘时而动。”慕容博看了看鸠摩智,见其无语,接着正容说道:“边关之上、仇杀状惨。我本不该有此妄念,引至刀兵之祸,只是历代祖宗遗训,均以兴复为嘱,慕容博无能,江湖上奔波半世,始终一无所成。我鲜卑慕容氏意图光复故国,还望明王成全!”看鸠摩智似有意动,便又接着说道:“老夫盟友,乃宋之重臣,手握大兵。可以里应外和,其时宋辽战起,两败具伤。你、我,再联同西夏,大理会猎中原,何愁大事不成?我燕国若得重建,尽当取之于南朝,界时江山可定。”
      鸠摩智点头道:“不错!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内乱,不但慕容先生复国有望,我吐蕃国众族也能分一杯羹。只是

第二十七章 何足挂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