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怕他走远,赶忙循声跑去。果不其然,一个大汉正在林间伐木。
“老神仙,弟子起手了!”没等那樵夫念完,悟空就急匆匆地冲了上去。
樵夫正念到“非仙即道”,却突然被打断,不禁满脸黑线,心中暗骂这猴子实在心急,但还是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
“不敢当,不敢当,我可不是神仙。这词是那边仙山里一个神仙教的,我觉得有意思就念念,没想到被这位朋友看到了。”
悟空佯装大喜:“有神仙?!在哪?那神仙叫什么名字?”既然早就知道了剧本,自然无需废话,一上来就直入主题。
樵夫:“那位老神仙,附近的人们都唤他菩提老祖。就在这附近,有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他就住在那。”
悟空:“那个什么什么山洞……是在什么位置?还望这位大哥告知在下。”
樵夫:“哦,那山离这儿不远,翻过面前这座山,再过八百多米就到了。”
悟空赶忙拱手道谢,也不再多说,顺路直奔仙山而去。
望着悟空渐渐远去的背影,樵夫放下手中的斧头,目光顿时有些呆滞,忽而闪过了一丝迷茫、犹豫与纠结
又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终于能看到了灵台方寸山的轮廓。此山在群山包围之中极为显眼,即使从未来过这里的人也能一眼认出来。那是一种与周围不同的灵动之感,一种别样的生机。奇花布锦,瑶草喷香;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千株老柏青冉冉,万节修篁色苍苍;玄猿白鹿随隐现,金狮玉象任行藏。
欲界仙都,莫过于此!
悟空心中大喜,快跑了几步,心里却也不禁对那樵夫有点不爽。山间小路十分崎岖,这段路绝对不止他说的八百多米,恐怕两三千米都有了。
突然,悟空顿住了脚步,向来时的方向望去。
八百多米……如果是走山间小路,确实有三千米左右,但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真的是八百多米。
可是谁会告诉别人直线距离呢?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数据,除非……那人本来就是走直线。
而想要走直线,不是飞天,就是遁地,难道那人会是神仙?
悟空突然拍了一下额头,是不是神仙不确定,反正那人肯定不是樵夫。他记得清清楚楚,那人身边根本就没有一颗倒下的树。
想到这里,悟空身上冒出了冷汗。如果真是神仙,恐怕樵夫和之前攻击自己的高手脱离不了关系,或许本就是同一个人。可是他又为什么不攻击自己,反而给自己指路呢?
……
斜月三星洞内,众弟子齐聚一院。
每一个怀着敬意踏入山门的弟子,在知晓门中规矩后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菩提老神仙的名号在整个西牛贺洲都是如雷贯耳,能从学于他自然是最好不过,可入了门才发现,这位老祖几乎从不指导弟子。每每遇到修行之障,也大多是求教于师兄。祖师喜爱清净就如其神通广大同样有名,平日里也没有人胆敢去询问问题。
虽是如此,但每过些时间,祖师都会良心发现一下,面对全校学生开坛说法。正因其无比珍贵,每次祖师亲自传授时,所有人都会到场,哪怕是卧病床榻之上都会拖着病体前来。祖师也的确不负众望,在座弟子所学固然不尽相同,但经祖师指导后竟都能有所收获。
此时院内已聚了三十余人,皆是盘坐于地,却无一人敢开口出声。祖师不知何时高坐玉台之上,缓缓睁开双眼,将目光投向他左侧的童子。
“清风,山门外有一访道者,你去把他领进来。”
名为清风的小童施了一礼,赶忙前往山门处。每日都有来此访道之人,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被留下,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祖师也时常云游四方,不时还会带回来几人拜入其门下,也不知其中有何缘由。他虽然知道自家祖师的怪癖,却也和其他人一样不敢过问,只是照做。
刚一开门,便看见有一个蒙面男子站在门口上窜下跳,清风看了他一眼,问道:
“师父方才说有一求道者来访,就是你吗?”
悟空大喜,忙道,“是我,是我!多谢师兄好意前来迎接了!”
有了之前差点被其他猴子抢先进入水帘洞的教训后,悟空就知道自己肯定会遇上与西游记所述不同的事件,也怕这人不领自己进去,因此一开口就先封了对方的退路。
清风不知为何微微一怔,便带着悟空进了山门,例行公事一般问道“你是从哪来的?”
悟空摘下了头巾,露出本相,“我是东
第7章 蛟腾豹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