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寻龙点穴[1/2页]

奉朝 君莫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菩提点点头:“师尊给我七年时间让我去取长生诀,可我不到一天就寻到了所在之处,是在一座石碑之中。找到之后,我却被一座大阵所阻,那阵与整片天地山河地气相连,恐怕在这世上,也只有您师兄有能力布出那般大阵了。以我的实力想要破阵当然是天方夜谭,更何况那洞中还常有凡生光顾。
      “这时您师兄出现了,应是陨落时留下的一道残魂吧。他说只要我发誓答应他一件事就给我打开阵法。我自然不从,和他周旋了很长时间,我才想明白,不论他什么要求我都必须答应,除此之外我再没有其他路可走。”
      太昊此时面色恢复如常,也沉吟道:“不错,你还是不了解你师父。他本就对你自立门户一事心中不快,只是不会让你发觉。若你这次不能完成他的任务,恐怕也给了他一个重罚你的理由。所以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在七年内取得玉简。”
      菩提苦笑:“是啊,我终究还是答应了您师兄,但直到阵打开的那一刻,他身形消失,却给我留了一句话——将玉简传给一只猴子。”
      若是悟空在此,定会觉得奇怪,不就是一个誓言吗?与生命相比根本一文不值,为何菩提就如此迂腐?
      殊不知,凡人之誓与仙人之誓不同。这就像是在一个国家中,如果一个平民说“我要当皇帝”,恐怕皇帝理都不会理他。可若是一位权臣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的话,皇帝就一定会放在心上。
      如果按照佛门的理解,那就是在灵台中种下因,若是不还了果,就会为果自斩。
      太昊长叹一声:“师兄虽死,却仍知晓我等作为,这足以让我欣慰了。只是我不明白,既然无论是否把玉简传给悟空都是一死,而你应是尊师重教之人,又是为何如此呢?”
      菩提没有回话。
      太昊:“你不说我也不强求,只望你能善加教导悟空。如果将来你师父欲对你不利,来南赡部洲,我护你周全。”
      菩提一拱手:“多谢前辈好意,不过菩提恐难从命。”
      太昊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多言,只轻点了下头,拂袖而去。
      ……
      悟空仔细看着手里的药瓶,像是某种玉做的,其中静静躺着三枚丹药。
      这丹并非如书上所说的那样金光灿灿,熠熠生辉,而是像普通药丸一般,通体黑色,不过指肚大小,看上去很是平凡,这让悟空微微有些失望。
      他只看了一眼,就将玉瓶放在了一边,手缓缓抬至胸前。
      在殿中与菩提一番“大战”,菩提虽是云淡风轻,但悟空已使出了浑身解数。两人交手过程虽然繁琐,可前前后后不过一秒时间。
      就这一秒,让悟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好处。无论是应变能力,还是出手的时机与力度,都不是平日可以自己练习出来的,而是要通过真正的实战方能有所提高。
      菩提功力远远高于悟空,悟空也可以大胆倾尽全力,既不怕伤到菩提,也不害怕菩提会伤到自己。这样的机会真的是极为宝贵。
      对于前几天所体会到的柔劲,悟空也有所感悟。太极中有一功夫名为缠丝,便是劲道之中如有丝线相携,对手被抓住时就像被丝线缠住一般。悟空猜测,这缠丝功便是柔劲的体现。
      抬手于空中画圆,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法。画圆时还有翻掌、提肘、沉肩等诸多讲究。而只有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才能熟练掌握柔劲。
      手上练习柔劲的同时,脚下也暗合步法,以头领劲,双目闭合。这种状态下心中不再是仔细回想招式,而是顺其自然,享受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悟空才收手,擦干头上的汗,再睁开眼时,悟空顿时皱起眉头。
      长时间练习,他的位置也改变了,此时已经处于亭外——这亭子设计得极为怪异,只是在平地立起,而没有设置台阶,因此悟空离开亭子时也没有摔倒。
      刚一睁眼,一种压抑的感觉便直上心头。这种感觉的源头仍是面前的景色。之前走过来时他还以为这是错觉,现在才确定,这就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悟空想到站在亭子中央时会有不同的感觉,就走向亭中。果然瞬间心情开阔,就连呼吸都更加顺畅了。
      他本能地想起一个词:风水。
      风水究竟是什么,很难有人说清。最早给风水一词下定义的,是晋代堪舆大家郭璞。他在他的巨著《葬经》中写到:
      “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地势变化与阴阳生煞之气的聚散。
      而科学的理解,就是磁场、气流、温度等等的结合。悟空对此没有太多了解,但在他眼中,风水就是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第17章 寻龙点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