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冬斜靠在床头上,一支胳膊枕在脑后,而另一支胳膊则竖在面前,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巧精致的唇膏盒。这个唇膏原本是属于李智熙,因为前天那一场交易,李智熙用自己的“口红”向范海冬换来了采访俄罗斯新总统的机会。所以后来当她完成采访后,范海冬向她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这位韩国姑娘非常慷慨的从她的挎包里取出这个用了一半的唇膏,并在交给范海冬以后说,这个“口红”虽然用的所剩不多,但是节省一点“吃”的话,应该还可以够他吃上两周的。对这个狡猾的“小狐狸”如此的履约方式,范海冬当时大笑不止,真想不到她竟然给自己来了个偷换概念。
“老公,你有没有在听爱娃妹妹给你读报呀?”赤裸着上身的喀丽莎俯身过来,趴在范海冬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当然在听。”范海冬将那支唇膏放在床边的床柜上,顺手揽住她细腻光滑的肩膀回答道。
“我看不见得吧?”喀丽莎撇撇嘴说道,此刻她的脸上仍旧是一片潮红,那是刚才那场激情之后留下的印记。“看你拿着那支唇膏的深情样子,我就知道你在想那个韩国女人了。”
“没有的事。”范海冬摇头笑道,不过心中却有着几许的惆怅。虽然结识不久,但是已经令他大有好感的李智熙的回国,让他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失落,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这位清纯而又开朗大方的姑娘。
“还说没有,你看你那眼神,还能瞒得了谁?”喀丽莎用一支手指在他胸前划着圈圈,同时带着醋意说道。
“喂,你们两个不要再这么肉麻了好不好?”一身白色睡衣的拉林娜坐在离床不远的沙发上,一边喝着手中的咖啡,一边取笑道,“都太阳都要晒到屁股了,还赖在床上不肯下来。”
因为有了几个月的相处,再加上没有范海冬的陪伴,如今喀丽莎和拉林娜几女之间的关系看上去亲近了许多,至少来说在对待拉林娜她们时,喀丽莎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敌意。
看了看手中拿着厚厚一摞报纸的爱娃,范海冬在喀丽莎的肩头上轻拍着说道:“好啦,好啦,听爱娃读报。”
“要听我读你们就都安静。”爱娃笑了笑说道,“你们看着一段,是那个叫李智熙的记者批驳韩国国内反对与中俄进一步合作论调的新闻,这个女人言辞是够犀利的。”
“快念念,”范海冬催促道。
“遍查国内诸多反对与中俄作更进一步接触,并达成军事互信的声音,其无外乎出自一点原因,那就是基于某些国家所杜撰出来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恐惧。害怕与中国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会更加促进中国发展的速度,从而加大中国所带来的威胁。”爱娃拿着报纸,兴致勃勃地读道,“但是这一点认识在有识之士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甚至是不自量力的看法。凡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原因有所了解的都不难看到,中国的发展虽然有一部分是得益于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其国内内原因。中国人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自身丰富的资源和长期来积累的巨大资本,本身就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单单依靠某一两个国家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对他们强劲的增长势头起到任何阻碍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高呼‘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却极力加大与中国开展经贸的原因。毫不客气的说,如今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中国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契机,如果我们能够在各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那将使我们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至于说‘威胁论的说法,那大没有必要去理会它,在我看来,这种论调只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炮制出来,用以掩饰其某些实质性目的的说辞罢了。人家致力于发展经济,他便说人家有‘经济威胁;人家需求能源,他便说人家有‘能源威胁;人家增加军费,他便说人家有‘军事威胁;甚至与人家发展睦邻友好,他都要宣扬人家带来了什么‘地缘威胁。真是威胁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呀。如果我们仅从这些莫须有的论调上,就放弃自己所应采取的目标、政策,那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正像中国农民中所众知的一句俗语:‘如果听地猴子叫唤,老百姓就不种地,那人就都饿死了。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我国政府应该切实从本国发展和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采取实利主义的外交政策,只有那样才符合我国人民的利益。”
爱娃一口气将文章读完,然后笑道:“老公,你这位新美人着实不简单,如今不但主持‘hbtv的‘今日国际节目,还是数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呢。”
“那是当然,如果在老公那么出力的帮助下,她还不能取得这些成就,岂不是连老公也对不住了。”拉林娜嘻嘻笑道。
“老公还不承认自己花心,对刚刚见面的一个女人就有了想法,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才好,要是见到一个漂亮女人就弄回家来,不知道到时候还有没有我们姐妹的容身之地。”喀丽莎趴在范海冬身上,醋意盎然的说道。
被喀丽莎磨在胸前的两处饱满弄得心神荡漾,范海冬索性一用力将她搬上自己的身子,同时下身很自然的滑进她的体内,然后在喀丽莎的轻声呻吟中动作着说道:“老公身边永远都有你的容身之地。”
“对,实在不行就让你整天挂在他身上,既满足又贴近。”拉林娜嘻嘻笑道。
不过喀丽
第十章 新闻风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