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之初,有天书五部,能助人修仙证道,永生不死。其一曰:太虚录其二曰:大罗天书其三曰:御神术其四曰:八神经其五曰:移岳诀
——《神魔志》搜神篇
金灿灿的朝阳不知何时埋入了云层,狂暴的飓风铺天盖地飞扬翻卷。黑压压的云层被风劲拉扯到一处,耀目的电光横闪过半空,雷声紧跟着便轰响起来。
魏伯阳跃下阴云密布的千丈绝峰,瞬息后再进入紫气洞府,来到仍然面门紧闭的掌教秘室前,看往门壁处移开到一旁的灵符。
“还不快进来。莫非要为师替你开门吗?”
石室内响起一把柔和的笑声。
魏伯阳深吸口气,轻轻推开门壁,踏进这间只有历代掌教进入过的秘室。
室内的空间异常狭窄,宽长仅有数丈。中央摆放着一只硕大的香炉,香炉旁是一块方形的软垫。最里端的壁面则挂有两幅神形兼备的墨画。
魏伯阳注意到左侧的墨画上,描绘出一匹神灵活现的白驹,踏着一片火红的云彩引颈长嘶,周围的云层中钻出数不尽的形相狰狞的妖魔,凶狠地舞动着各式兵刃,似要将白驹撕裂吞噬。
墨画前约尺许距离,静立着一位英伟绝伦,冠戴紫玉的紫服男子,遮掩了魏伯阳投往墨画的部份目光。
紫服男子拥有天神般完美无铸的脸庞,淡紫色的双眼,淡蓝色的长发披散到脑后。全身隐有一股缥缈神秘的气息,便如超凡脱尘的神仙人物。
数百年来,紫气圣君——周浩天的足迹所到,群魔谁不退避三舍。然而蜀郡周围的百姓,却人人当他做神明般供奉。
“十多年来,每逢为师想到你孤身於外净世灭魔时,便会来这里看上一眼。”周浩天指尖划到画内那匹足踏彩云的白驹,再往移周边数之不尽的妖魔,低叹道,“这幅《神驹奔云图》,实是对我道门弟子最好的写照。”
魏伯阳负手静立,心里忽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往事的碎片怒涛般齐涌至心头。六十年前,如非有身前男子将自己引入道门,恐怕如今他早便垂老朽弱,到死也仅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
“嘶!”
周浩天弹指发出一道紫光,闪电般绕到魏伯阳脚前,落地后紫光散尽,却是卷墨迹斑斑的竹简。
“这是幽谷弟子三天前送来的。”周浩天倏然转身,透出凌厉的目光,沉声道,“你拾起来,好好看看吧。”
魏伯阳依命拾起竹简,心道:“不用看,也知里面定没什么好话。否则师父便不会这样了…哎,真他娘的倒霉到顶。我都很注意形踪了,仍会给那些闲人跟踪?”翻看着书简,见到里面非但有他这些年的各般行事,更附有相应的论断,实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周浩天冷冷道:“看完这些后,你有什么要说吗?”
魏伯阳尽管自觉没有大错,但观师父的神态又似并非如此,不禁暗自叫苦,如实答道:“徒儿多次擅用道法,插手干预红尘之事,确实很有些糊涂。”旋又想到只要道出原因,以师父的性格未必便会恼怒。
周浩天冰冷的表情瞬间融化,脸上反露出笑意,道:“糊涂?你真的糊涂了吗。”稍顿了顿,又道:“凡我御气宗门人自当以守正辟邪为己任,教训些丧尽天良的恶徒又算什么。如果这样也算糊涂,那为师便是糊涂了一生。”
魏伯阳微怔半晌,心想:“原来师父没有恼我。”自感松了口气,又想:“唉。他老人家真是越来越高深莫测了,刚才只差没把我吓个半死。”
周浩天冷哼道:“幽谷虽然负有监察各教门人行端的重任,只是我周浩天的徒儿还没有给他们管了的。”露出回忆般的目光,又道:“知道吗?看着你,为师就像看着当年的自己。三百年前,我奉你师祖之命入世修行,也曾独闯秦宫剑逼秦皇…那次惹得幽谷的长老们联袂来见你师祖,硬要逼你师祖将我革除师门…”
魏伯阳心中微怔,暗想:“原来师父还有这样一段经历。”略微思索,又想:“那么今后我便不用担心,幽谷那群闲人再向师父告状了。”
周浩天低叹口气,道:“最近我收到消息,半月以后,泰山将会聚集众多的妖魔和邪道之人,进行聚集了各教妖人的万仙大会。”淡淡一笑,又道:“这是魔道与邪教中人斗法论宝的集会,逢半甲子便举行一次,今趟已经是三十八次了。你常年奔波於外,想必也知道这事吧?”
魏伯阳道:“弟子也是七天前,偶然得到关於这次‘万仙大会的消息。”
周浩天沉吟片刻,问道:“据闻今次‘万仙大会非但有各教邪王列席,而且魔道各府妖王也会前往参加?”
魏伯阳道:“弟子也探听到不少这样的消息。其中最离谱的,更指白雾山的九尾妖狐即将悟通仙典《道藏丹经》,不久后会离开神狐宫,务要将我道门赶尽灭绝。”稍顿,又道:“徒儿猜想这些只是以讹传讹的假消息,咱们完全不用理会。”
周浩天微笑道:“那么九尾妖狐即将出关的消息,都只是荒谬的讹言?”
“弟子以为所谓的《道藏丹经》,仅是一个莫须有的传说。”魏伯阳想也不想,点头道,“如果妖狐真有如此仙书,只怕早便修成妖仙,对我道门大举进犯了。”
周浩天突然转身,摇头道:“《道藏丹经》并非只是传说。”移目往那幅《神驹奔云图》,缓缓道:“根据道门不多的史料记载。太古以前,便有仙典《道藏丹经》的流传。据传道门五卷神秘至极的仙书,多少都跟它有些关系。许多秘传的古籍更指出此书曾经辗转落到‘太上元始门。只是‘太上元始门的突然消失,终令《道藏丹经》的流向成迷。据闻最强的伏魔法器——如意伏魔棒,也是那时候消失的。”
魏伯阳心神微怔,暗忖:“没想到师尊真会相信《道藏丹经》的存在…莫非天地间真有如此仙书。”
“五帝时期,关於《道藏丹经》的归处,也曾一度出现了很多传言。其中最可信的,便是这卷仙书最后又落入击败八臂魔君的轩辕黄帝手里。只是轩辕黄帝最终於鼎湖白日飞升。即便传言属实,《道藏丹经》的下落,也再次成为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周浩天的声音继续响起,道:“这个难解的谜团一直持续到殷商初年。白雾山九尾妖狐的横空出世,使得《道藏丹经》的下落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九尾妖狐的来历原本就充满了神秘,像它这样惊天动地的妖魔,如非修炼了数千年岁月,也只有拾得太古流传的仙经魔典,方能具有如此强横的法力。”
魏伯阳道:“所以人们很自然就想到,《道藏丹经》终於给九尾妖狐得到了。”
周浩天点头道:“虽然妖魔道向来也流传有神秘莫测的各种魔经。然而千六百年前,道门的列位祖师曾经数次与九尾妖狐交战,肯定此魔施展的数种玄法,应是脱胎於道门的神通秘术。不过仅凭这点,仍不能肯定消失了许久的《道藏丹经》,是否真的落到了妖狐手中。”话锋一转,突然又道:“最近外面流传的各种传闻,或许皆不可信。然而这些难辩真伪的谣传,却透露给我们一个必须重视的消息。”
魏伯阳微怔道:“师父认为即便所有传言都不属实,今趟的万仙大会仍然很不简单?”
周浩天微摇颔首,道:“距离上次道魔大战,至今有三百余年了。经过数百年的休养,大部份妖魔已经恢复元气。它们又开始蠢蠢欲动,迫不及待要与我道门重决胜负了。”
魏伯阳心神微震,想到多年入世修行的经历,暗想:“师父确实没有说错。单凭近年不断有妖魔侵扰各地的事实,当能看出数百年前很多受过重创的妖魔,已经从沉眠中苏醒,它们的魔爪又往洞穴里探出来了。”
“道魔之争,最早可追溯到伏羲帝与妖神之战。伏羲帝仙去后,轩辕黄帝再战八臂魔君蚩尤於逐鹿。商纣末年,九尾妖狐派座下弟子祸乱朝歌,挑起第三次道魔之争。此后再过四五百年,直到西周年间,李聃祖师率领道门数千弟子,再度拉开第四次道魔大战的序幕。春秋末年,赤身魔君又领群魔奇袭天勤山,那一战令道门各宗俱都损失了不少极有天分的优秀弟子。”
周浩天低叹口气,转身望往壁面的《神驹奔云图》,道:“最近一次道魔之战则发生在秦初,为求阻止群魔获得突然出现的魔道秘典《天魔经》,你师祖也在与吸血魔君的战斗中不幸败亡…当年跟敝门交好的华山五散人,则因经受不住《天魔经》的诱惑,最终弃道入魔,灵神亦给三藏魔界的妖魔控制,沦落为一圣三仙之下的魔尊。”
“原来妖王榜的九洞魔尊,还有五位原本是道门的前辈。”魏伯阳听得瞠目咋舌,心道,“华山五散人最后弃道入魔,灵神给三藏魔界的妖物噬掉,肉身亦成了妖魔们的宿体,听起来真有些可怜。想来堕入魔道,只怕并非是他们的本意,毕竟能否抗拒妖魔诱惑与自身的道心修养,还是有莫大干系的。”
“虽然千余年来,镇守各洲的五位祖师始终能牵制住九尾妖狐,令它不敢轻易插手历次的道魔大战。不过有人猜测,九尾妖狐只怕突破了“四九重劫”,法力精进到灵肉合一的大圆满层次。”周浩天再转过身,缓缓道,“只要再过一次雷劫,这妖魔或能修成妖仙。到那时,道门的各位祖师亦难以跟它抗衡。”
魏伯阳道:“最好妖狐给天雷炸得个乱七八糟,那么便万事大吉了。”
根据道门奇书《神魔志》里的记载,雷劫亦分为“九天雷劫”和“天外劫”,乃掠夺天地灵气者的必经之劫。
道家突破“四九重劫”,进入返虚大圆满的境界后,如欲再往前一步,成就肉身不灭的天仙,则势必引动“九天雷劫”降临,夺其神魄、毁其肉身。
“天外劫”则是从天仙登临大罗仙境的劫数,相较於九天雷劫,更算是劫中之劫。
道门有历史以来,前后至少有近百位天仙级的祖师尝试通过“天外劫”飞临大罗仙境。然而他们中除了帝王伏羲、道家始祖的广成子、鼎湖飞仙的轩辕黄帝、道门六祖的鬼谷子…寥寥数人以外,其余渡劫者俱都形神湮灭,毕生修为毁于一旦。
然而雷劫亦是道家登仙得道的最佳捷径。
当九天雷劫降下的一刻,天地乱象频生,渡劫处会大量涌出极稀有的仙灵之气。道家即便此刻的修为不足,如能抓住机会摄入仙灵之气,亦有机会炼就天仙之躯。
“据闻九尾妖狐拥有太古魔宝——引雷幡。如果真是如此,妖狐渡过雷劫的机会实在很大。”周浩天轻叹数声,目光移往壁面的另一幅墨画。
画中的背景是一片葱翠的大草原。一头普通干瘦的毛驴上,坐着一位同样枯瘦的老人。老人白须及胸,头发显得蓬乱,一双眸子似醉还醒,枯瘦的双手捧着只硕大的酒葫芦,脸上却露着美满舒适的笑容。
&
第四章 师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