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 时局 变化[1/2页]

唐朝完美生活 落字无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大一片草原。
      清晨的阳光洒在沾满露水的草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彩,如茵绿毯波涛般起伏连绵,远远的延伸到松树密布的山脚下,四面远山之上,白雪皑皑,与淡青色的天际相接,让人的心情也一下辽阔起来。
      离着营地不远,有条小河舒缓的流淌。波光不兴,默默无声,李湛走过去掬了一捧,却觉得这河水清冷凛冽,寒气刺骨。大概,是天山雪水所化而汇聚成河的吧。
      喝起来,冰凉之中带着些甘甜。
      “怪不得叫甘露川,”李湛直起身,望着这片草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自言自语道:“想不到天山上面,还有这么大一片草原。”
      顺儿跟在他身后。他这些日子,倒不像从前那样偷偷观察李湛了,经历过那场骚乱之后,他竟然也隐隐的有些沉稳了。
      李湛看了一会儿草原上的景色,转过身对顺儿说道,“去把营造图纸拿来。”
      营地离着计划中修建新城的地方不远。
      那里原来有座堡垒,不过早已残破不堪,然而地势却好,背依着一个高约十几米的小山包,前面就是那条无名河。
      这是个盆地呢,水草丰美,地域辽阔,这么好的地方竟然没有人种田放牧?李湛心中纳罕,便对阿里穆萨问道:“怎么这里没人放牧啊?”
      阿里穆萨虽是杂胡,汉语却说的非常顺溜,他道:“以前有,前些年打仗,人都跑了,不敢来了。”
      “这个好地方,可惜了。”阿里穆萨遗憾的说道:“我小的时候,在这儿放过羊。那个时候,热闹的很……”
      看他年纪不过四十出头,那么他所说的,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吧?
      不过李湛现在考虑的却是另外的事情。
      如此适合放牧的优良草场,应该有许多人垂涎吧?据他这段时间恶补的时局来看,贞观四年太宗亲征,率军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兵败后逃到小可汗苏尼失的居地灵州,苏尼失把颉利执送唐军,率众投降,突利可汗等纷纷降唐,突厥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投奔西突厥,漠南之地遂空,东突厥灭亡。
      东突厥灭亡了,可是其残部却风流四散,其中一支,既没有归附薛延陀,也没有投靠西突厥,而是隐匿在天山之中,他们的部族首领,名叫阿史那越弥,是个东突厥的贵族。
      李湛在来这里以前就了解到,自己眼前的草场,应该是丝绸之路在西域中段的重要转折点,由甘露川西北去四十三里,就是“蒲类海”,也就是突厥人所说的“虎海”,而向东两百里,则是另一个大草原,整个西域东边,也就是这两个草场最为丰美。
      不知道阿史那越弥带着他的部众,在哪儿?
      很难说上次少数回纥人叛乱,不是他埋下的暗桩煽风点火的结果。
      现在的形势,其实是有些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样子。伊州都督府正式驻军为四团八旅――这是贺平告诉他的――总共也不过是八九百人的样子。
      屯田边军亦军亦民,战时为军,平时为民,对于骑兵袭扰,显然只能处于被动防御之势,即便是加上这些边军,伊州总共也只有一千多不到两千军兵,而且据说阿史那越弥部有六千部众,骑兵就占了一多半。
      然而伊州府兵据城防守易,阿史那越弥骑兵攻城难,所以前几次只是劫掠一番,不曾攻打过伊州城,贺平现在要派人来甘露川筑新城,也有点主动进攻的样子,毕竟,这批迁户之中还有一千人的边军。
      阿史那越弥之所以不敢公然在甘露川驻扎放牧,是因为此地离伊州只有一天的路程,对骑兵来说,急袭的话只需要半天,很容易遭到唐兵的袭击。
      贺平这是一种试探,一种带有进攻性质的战略部署,你若是不来打我,我便以新筑的城为核心,往来加筑烽燧,连接成线,

第十二章 时局 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