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1/2页]

宋末水浒 蓝色宝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七十三章
      到了造船场,一通参观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宋代的造船业已经是相当的发达了。在这个船场里,5000石左右的可以远洋航行的海船不在少数,如果一石大概可以换算成100斤的话五千石就是五十万斤那现在的船只已经有了250吨左右的载重量,如果算上船只本身的自重,排水两绝对超过了500吨,这绝对是现在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海船!
      要知道到了十八世纪也就是清朝的时候,西方来往于东西方之间的商船才有一千多吨的排水量,即便是当时西方最强大的战舰也不决不会超过两千吨。想想在宋朝的时候我们就能造出这么大的海船,真的是让人非常的兴奋!真不知道以后的那些朝代都干什么去了,几百年的时间造船业居然没有什么进展!真是莫名其妙!?
      当然这个时代的海船知道技术虽然让我感到惊讶,尤其我发现现在的船只已经普遍的采用了水密舱的技术时,真的是让我感到万分的惊讶!但也仅仅是只局限与技术方面,而这个时代的海船本身并没有让我感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现在的船只毕竟只有几百吨的排水量,实在是太小了。
      要知道我在歌德堡号在上海停靠的时候,我曾登船上去参观过,当时歌德堡号的风姿就深深的让我感到了痴迷,为此我还在离开上海的时候,特意买了一个歌德堡号的船模,并亲手一点一点的将它拼装起来!所以现在这些船只在我的眼睛里,只不过是些“小船”罢了!
      转了一大圈后,我把这个船场的场长找来问道:“这个图上的船你这里造得了吗?”一边说着,我一边从怀里将自己靠着记忆画下来的歌德堡号的机构图递了过去。
      场长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姓杨,本身也是这个船场的老船工了。进门后就想下跪,但叫我给拦住了,反复几次推让下才半坐半站的坐在椅子上,见我递过来一张图纸,急忙起身恭恭敬敬的接过来,看了第一眼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只是将图纸捧在手里仔仔细细的看着。看他的这个样子我也不着急,端起放在桌子上的茶水喝了起来。
      船场里的茶水能用什么好茶?但我本来就对茶叶不太过敏,再上在来的路上和李制叨叨了半天,又在这个船场里转了好几圈,早就渴得什么似的,这个时候就更顾不得讲究什么了,端起茶杯一个劲的猛喝!一壶茶很快就被我给消灭掉了,老场长还是在那里反复的看着图纸,嘴里还在不停的小声嘀咕着什么,估计是在心算上面的一些数据吧!
      我咳嗽一声让老场长回过神来之后问道:“杨老,大伙都说您是这里水平最好的船匠,您看这艘船能造吗?”
      杨老听后赶忙恭敬的说道:“大人,这个都是大伙抬举小人,说得些客气话,当不得真,当不地真的!”我听后摇了摇手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杨老您必定有您的过人之处,杨老不必客气。您老人家的眼光我是相信的,您看看这个船能不能造,多久才能造好?”
      杨老听后仔细的琢磨了片刻说道:“我不知道大人的这个图纸是那里来的,但从图上看,这艘船如果真的造好了,估计可以超过两万石是没问题的,甚至更多,但小的从十三岁跟着父亲到着船场里干活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但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况且大人的这个图纸画得并不详细,有些地方颇有疏漏的地方,还没有水舱。如果直接照着这张图纸去造的话,老船匠也没有什么把握,如果要是先造个小点的倒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听老人家说完后,我急忙问道:“造小点的没问题,多小的能造?多长时间?”
      杨老又斜着脑袋看了看图纸,估摸了会儿说道:“恩。。。一万石应该没问题,不过这个时间嘛,可能有长点,毕竟咱也没造过这么大的船,往多了说一年左右,如果顺利的话也得半年多!”
      听了杨老的话,我暗自估计了一下时间,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我也不指望着这艘新船马上就能完工下水,一年的时间我还是等得起的。于是跟杨老说道:“好!那我就给您老一年的时间,这个船场里的人手随您挑选,各种材料都优先保证您这里的需求,回头我再派个人来,有什么事情要找我的,您就跟他说!以后凡是参加的人员,每月都发给五十贯的俸

第七十三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