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也还不到七天吧!七天的时间,你们就。。。!”说着我一手指着那本文书,一边不可置信的看着吴用,“知道你们几个都很牛x;!但这个速度也太牛x;了吧!”
听了我的话吴用看了看厚厚的文书,笑了笑说道:“这里面的好些东西其实都是沿用得宋制,还有一部分是李制和周行原本就思考好了的部分,我们也只是把他们两个地意见综合起来考量了一下。所以这速度才如此之快,要不然地话,最快也得等上一个月左右!”
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梧,“原来大部分是抄的啊!”想到这里,我打发走了吴用之后,便又将精力一下子投入到啃书地伟大事业中来。古代的文言本就用词简洁,再加上没有任何区分段落的标点符号,我连续奋战了三天之后,才把这套东西看了个大概!
看过之后,我对吴用的这套东西很不满意,其他的都先放到一边,其中关于文官的一部分,基本上是照抄宋朝的体系。而宋朝的文官系统的效率之低,却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而我怎么会支持这样一个文官系统呢!尤其是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在这套东西中,吴用等人仍旧打算将宋朝对付武将的那一套继续发扬光大,这种严重削弱战斗力的行为我是绝对无法接受的!无奈之下,我也只好提起笔开始大修改!
考虑到现在仍旧是处于战争期间,所以在军事方面我并没有进行什么变化,各军仍旧归我直辖。但唯一有所改变的是,所有指挥以上的军官提拔的权利,将从将领的手中剥离,并全有枢密院进行任命,而在战时临时提拔的军官,最后枢密院虽然不能反驳,但这些火线提拔的军官最终在战后将调离原来的部队,到新的部队任职,从而防止统军的将领生出事端来。
而相对与军队方面的小变化,文官系统的变化那可就大多了,为了加快官僚系统的运转速度,也为了我能够方便记忆,原本宋朝那些烦琐的官名和机构几乎被我全部抹去。六部中由于兵部的作用与枢密院多有重叠,所以被裁撤掉。而为了突显对商业的支持,新增设了商业部。刑部经过考虑之后,也被我裁撤掉,刑部的职能被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摊。这么一来原本的六部则被我改成: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和商业部五部。而五部以上的什么中书省,门下省之类的则全部撤掉,仿照明朝的制度,建立内阁,各部一般性的文件都先由内阁处理,然后再交给上面。内阁成员最多不超过九人,内阁第一人被称为首相,其他人一屡称大学士。
这是上层,而下曾的变化则更大,为了尽可能的防止官员贪污受贿,我决定仿照现代制度,把现在地方官什么都管的现状改变过来。具体的是,案件的审理叫给法院也就是大理寺来处理,而官员的监督则交给都察院解决,一般政务又地方官员办理。其中三人相互之间为同级,相互之见没有任何上下级的关系。这样以来,相互监督之下,虽然不敢说就没有了贪官,但这样以来多少也增加了不少贪污受贿的难度!
另外为了振奋军心,我将长期受到鄙视的军职大大的提升,除去提高士兵及军官的待遇以外,最为明显的就是武将的地位提升到和文官相等的地位上,并明确规定,战事文臣只能建议,不能插手决定。当然,地方政事武将则只能配合地方官员,不能有任何决定权!这样以来,便杜绝了一个四、五品的文官对三品甚至二品武将在战事上的指手画脚了!
当吴用等人看到了经过我修改的计划之后,李制出来说道:“如此一来,这变动是不是太大了?如今仍是天下大乱之时,这么大的变动,恐怕不太合适啊!还是稳妥些,等将来天下平定之后,再依照王爷的意思实行!”
听了李制的话,我坚决的说道:“首先,现在我还没有称王,王爷这个称呼还是少叫为妙。其次,正是因为现在控制的地盘少,才是实行的最佳时机。真要是等进了汴梁城,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利益群体了,再像要改,可就麻烦了。与其等将来闹得满城风雨,还不如趁现在地盘小,官员少的时候,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第一百三十五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