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也并未将鲁智深的叫骂放在心上,本来嘛,这骂阵之事在这个年代也算是经常的事情了,你就在那里骂又能怎么样,总不能靠骂声就能把我骂死吧!可后来在城上值守的官佐,见鲁智深骂得实在太难听了,急忙派人报告了周郅知道!周郅都是快六十的人了,还能不明白鲁智深的意思?连城头都没上,只是吩咐来人道:“只要梁山贼人不攻城,就随他们去骂,如果实在受不了了,你们也可以骂回去!但只有一条,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开城出战。违令者,即便是取胜回城,我也定斩不饶!”有了城中最高长官的命令,守城的兵士们自然不敢出城应战,但见鲁智深骂得太难听了,不久之后,城中的守军便站到了城墙上,扶着女儿垛于鲁智深展开了对骂,反正距离还远,也不用担心对方的冷箭!结果鲁智深从早上骂到晚上确实没有半点收获!到了晚上鲁智深气急败坏的退去之后,周郅看着鲁智深远去的背影,无奈的想道:哎!大名府如今真正可战只兵拢共只有八万人,除去我这里,还有两条黄河防线需要防备,加上大名府本城至少还要留下三万,听说王伦这次也亲自带队从东面来范!恐怕是难有援军啊!”
周郅所料不错,听说梁山大军兵分两路,一南一北进犯大名府,胆小无能的梁中书在接到周郅请求援军的战报后,居然想放弃南乐,好让周郅的那两万人也能撤到大名府还保护自己的安全。反正在梁中书看来,自己身边的兵力自然是越多越好,越多则越是安全,他又那里懂得什么用兵之道!好在梁中书尽管糊涂,但现在的大名府中,还是有不少明白人的,“什么弃守南乐?那不是要把梁山大军放到城下,让他们汇合吗?现在他们兵分两路,对付起来还不算太吃力,要是合兵一处,而我们困守孤城,那可才叫真危险呢!”几经劝说,好不容易才算是打消了梁中书这个疯狂而愚蠢的念头。但至此之后,却也再没有人向他提起向南乐增派援军的事情了!
孙立在南乐城下没有丝毫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向我送来一封书信。一方面向我禀报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想和打打商量看能不能把我这里专门用来攻城的重炮匀给他点,好减轻攻城时的伤亡!
看多了孙立的信后,我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大意,事先没有给孙立那边配备好足够的火炮,另一方面也对孙立的‘无能表示出愤慨,“难道你当初学艺时你的老师就教你怎么使用火炮了吗?难道没了火炮你就不会打仗了吗?你以前学的本领都那里去了?”
冲着吴用众人发了一通邪火之后,宋江见我气消得差不多了,上前说道:“王爷熄怒,孙校尉那里恐怕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派人送来得此信。依臣下看,反正如今我等离黄河也还有段距离,不如就依了孙将军之言,调拨十门重炮,由微臣带过去,也顺便看能不能帮上孙校尉一把?”
对于宋江的话,我余怒未消只下沉声说道:“哼!他孙立那里是没有办法,只不过是懒惰罢了!不过说到底这也不能全怨他,他也是被环境逼的!算了,我写封信给他,我相信他是有办法的!”虽然宋江和吴用对我这句:“他也是被逼的”感到有些糊涂,但见我拿定了主义,便也没有再问。而在我看来,孙立今天的这种表现,一方面是受火炮,尤其是重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宋朝所开创的制度所迫害的!
宋朝为了保证统治的稳定,空前的削弱武将势力。到了现在,总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那就是把原本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武将给逼成了一个个粗俗不堪的武夫,一旦在前线有什么困难,便把问题丢给了朝廷,或者是丢给了军中的领军文臣。至于什么主动性,则是没有了半点踪影!孙立虽然在梁山军中时间也不算短,但在宋军中多年养成的习惯,还是让在碰到了令人挠头的问题之后,放弃了主动的思考。而是选择了将问题“上交”,让“我”们这些文人们来解决问题。他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忘记了思考罢了!这次出兵没有了一个文臣在上面“指使”他,他就忘了该怎么打仗了!
当一封由我亲笔书写的用词严厉,并点明了孙立心态的书信送到孙立军中,并让众将看过之后,不仅是孙立,就连军中其他的将领也感到了一阵脸红,“是啊!当初跟老师学本事的时候,这兵书也是读得烂熟的嘛!怎么现在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呢?”
自孙立以下,包括孙立,自从被我骂得有些“开窍”以后,众将领一番冥思苦想之后,还真就他想出了个好办法!被周郅修筑得固若金汤的南乐城仅在三天之后,便宣告陷落了!
第一百五十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