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资敌地行为怎么也算不到他头上,而他却落了个不畏强敌,能言赶谏的名声。“真是一条老狐狸!”
不管朝中其他人怎么看,赵哲的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在他看来,在如今这样一个危急的时刻,赵挺之能够放下自己的面子,和朝中众臣取得一个统一的意见确实是难能可贵了!毕竟在此之前,这两派人为了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上大半天甚至几天的情景,当时还是身为皇子的他可没少碰见!现在赵挺之的主动退,虽然其结果让人不那么痛快,但总算是有个统一的意见,总比他们为此再吵上十天半个月的要强得多,这在双方交手的记录中也不是没有过的事情!毕竟自己的老爹还在人家手里握着呢,万一有个好歹,别说是天下悠悠之口,就是自己的良心上也过不去啊!
既然朝中的众臣有了一个统一的意见,那么剩下事情就简单了。虽然大宋朝在徽宗手里没少挥霍,加上为了应付南方的战事也没少调拨钱粮!搞得汴梁城中的储备大大减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汴梁城中的存粮,来应付城外的三万大军十数天的粮草那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就在当天下午,上百辆大车,满载着粮草从新酸枣门离开,送进了我立在城外五里处的大营之中!
由于我所率领的都是骑兵的关系,所以城中的诸位大臣都并不的担心我会提兵攻城,但如果我在汴梁四周大肆的抢掠,也足够让他们担心的了。一来这天子脚下,除了当年辽人曾经在黄河北岸停留以外,这还是大宋立国后的第一次兵临城下,被人抢掠一顿,传出去实在很是没有面子!二来是因为朝中大臣中,不乏在汴京附近拥有产业的权贵,如果我真的在京城四周抢上一通就走的话,他们拿我也毫无办法,这个损失只能由自己来承担!所以在看到我得到粮食后,并没有四处抢掠,而是在营中安静的待着的时候,心中不禁都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在城外的那些产业是保住了!”现在汴梁城中的勋贵以及众大臣,都望眼欲穿的等待着援军!在他们看来,我之所以能够打到汴梁城下,一方面是沿途各地的禁军无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朝廷将大量的精力都投向了南方,所以被我趁虚而入!只要朝廷认真起来,大军到时,便是我仓皇逃窜的时候!但对于朝中的这种思潮,卢敬却只能暗中摇头,“真不知道这些文人的自信都是从那里来的,你们以为在这平原之上要对付三万骑兵真的就那么同意吗?”
而就在城中的那些大臣们日夜期盼援军,并不断的加固城墙的时候,我在城外的大营中遥望汴梁城,心中也是充满了疑问和无奈:“传说中这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不是都挺窝囊的吗?当初金人兵临城下之时,被吓得什么都答应人家!怎么换成了我就不行了呢?”
思靠了半天之后,我发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怪现象!每当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到中原地区的时候,往往各地的官员会望风而逃。其速度之快,恐怕就连最擅长奔袭的这些游牧民族也难以企及。倒是城中的百姓往往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和这些侵略者拼死一战。其中在没有任何官员的指挥下,全城拼光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反过来,如果是起义军攻打朝廷的话,那地方上的百姓对此倒无所谓,甚至有主动开城相迎的。倒是那些懦弱不堪的官员往往会组织人手,调拨官军进行殊死抵抗!
就像现在的汴梁城一样,虽然我所率领的这点人并不能进行围城,但每五十人一组的游骑四散游动,倒是控制了汴梁周围几条主要的通道。从这两天截获的十八面配有金牌的书信!来看,赵哲显然是想通了现在自己与赵佶的关系,想要和我决一死战了!想想也是,抓住了赵佶虽然风光,但到底也只是个太上皇而已,又在我的手中!“恐怕是个皇帝都不喜欢自己的上面还有个能制约自己的太上皇吧!那怕他是自己的父亲恐怕也不行!”
“现在汴梁城内的士气倒也还算是不错!看来这些养尊处优贯了的大爷们还是没有搞清楚现在的状况啊!看来我得想办法再对他们敲打敲打了!不管怎么说,等林冲他们到了的时候,城里的士气越低,对我来说总是越好的事情!可该怎么办呢?”
正当我为了如何杀鸡儆猴而头疼的时候,帐外穿来一声高亢的“报”声!
“报~~~~~!启秉王爷,有一支打着西京旗号的队伍正全速向汴梁开来,人数大概在五千上下,入夜后,将抵达汴梁城下。望王爷定夺!”
第一百六十三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