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与西夏人周旋的,在年轻一辈的将领当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之材,断不会如此稀松啊!?看来是吃了梁山贼人火炮的亏,才会如此。这样一来,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城中还驻有重装步兵,这个时候恐怕已经是登上城头了。有了他们支援,梁山士兵想要拿下新曹门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只需按照计划行事便可,万不能自乱了阵脚!”想到这里,童贯压下了心中那股震惊的心情,仍旧是一脸平静的端坐在马上,随着大军慢慢的向前滚动着!
可惜的是,尽管童贯猜对了城中的形势,并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但高坐在金銮殿上的赵哲显然对自己手下的禁军将士们并没有什么信心!正当童贯刚刚收拾好心情,开始仔细的盘算起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时,赵哲派出的两名监军,带着一百名大内禁军侍卫来到了童贯军中。
按照古时的军事制度,自古以来大军在外,军中总是会有监军随行,但并不常设!而到了宋代之后,为了防止军中将来做乱,更是将监军这个官职固定了下来。而终宋一代,由于军中将帅与监军不和,而引起的问题,更是成为了限制大宋军队战斗力的又一个项圈!
当初童贯率领大军南征王庆,再战方腊之时,手中所辖军兵不下三十万,军中自然有监军随行,以便监督。但由于童贯深得徽宗的信任,乃是徽宗眼前的红人,再加上与蔡京等一众权臣交好,所以派往童贯的监军也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对于童贯的行为,并没有起到半点牵制作用,这才使的童贯在南方征战止之时,毫无制肘。而在童贯知道京城的情况,起兵回援京城之前,更是将几名监军给扔在了江南,并未随军同行。
而此时,当新帝赵哲派来的两名监军来到童贯的眼前之后,童贯知道,自己所有的算盘全都落空了,眼下唯一的出路便只有向前于梁山王伦决战这一条路了。毕竟现在派来的这两名监军所代表的是朝廷,更是新帝赵哲本人。如果童贯再要是阴奉阳违的话,恐怕就算是击败了梁山大军,等待自己的最好的结果便是贬斥琼州了,一个不好,就是抄家灭门之祸啊!无奈之下,在接过了又一封催促进兵的圣旨之后,童贯才不得不向大军下达了加快速度的命令!
随着童贯大军行军速度的加快,两支大军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战场上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双方的侦骑也由最开始的“相安无事”演变到了相互搏杀的地步。而随着两军距离的进一步靠近,这种搏杀,从最开始的几个人之间的小冲突,慢慢演变成了十几人,几十人,甚至是几百人的接触战。双方的侦骑在一边打探敌军情报的同时,也不停的通过这种接触战来尽量的杀伤对方的侦骑,尽量为己方争取到哪怕一丝的先机!知道童贯的大军推进到距离我军十里的距离,并开始展开队型时,这种不断在两军中间爆发的接触战才算是落下了帷幕。毕竟相对于这种超过三十万人的大会战来说,在这个时候,任何的计策和小动作都失去了作用,接下来的,就要看双方主力的表演了。
十里的距离,对于双方各自不低与十五万的大军来说,正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距离。当最后的一次侦骑带着一身鲜血回到大军阵中,向我禀报了情况之后,我笑着对林冲说道:“眼看着大战在即,我十五万大军在此等候他童贯多时,如今客人远道而来,咱们总是要表现出点诚意吧!是不是派人上去迎接一下,也剩得人家说咱们缺了礼数啊。”
林冲是什么人,又怎么会听不出其中的意思,“王爷好主意,依王爷看,这头一阵由谁去合适呢?”
既然是骚扰敌军这种活计,那自然装备了神臂弩的飞骑军和武威军最为合适。而由于三万骑兵是作为最后的预备队被安排在阵后,所以三军的主要将领现在便都在我的身边。眼下听说了这事,几员大将为了争取这头一阵的任务,虽然在我面前不好争论,但却是用无比火热的眼神,紧紧的盯着我,生怕这一阵落不到自己头上!
看着李从吉、韩滔等人的眼神,我笑了笑,说道:“呵呵,我身为梁山主帅,这头一阵自然是由我亲自出马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