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98年的春节丁辉一家是在上海陪外婆过的节,所以1999年的春节就必须回常州爷爷奶奶家过了,但是丁辉也只在爷爷奶奶家待了除夕和年初一两天,就着急忙慌的从乡下回到了常州市里。年初二的晚上,高中同学要聚会了,这次留学美国的吴英也回常州了,丁辉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
      还是在同学们经常聚会的那个小饭店里,丁辉见到了快2年没见的吴英,这个以前他们班的学霸比之前胖了不少,看来美国的饭菜还是很养人的。倒是从深圳搞传销回来的陆宏虎不知道怎么居然爆瘦了很多,简直就只剩下了衣服架子,而且人也沉默了许多。等到人都齐了之后,大家这才入座,相互询问起各自的近况。
      最先开口的是侯峥嵘,这个外号叫“断手”家伙现在在常州本地的银行上班,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他顺顺利利的进入了银行这个铁饭碗,本来最应该是衣食无忧的,现在居然向吴英打听起考托福的事情。丁辉没有兴趣听他们叨咕,和当警察的马军、张涛两人碰了几杯酒,等断手和吴英聊完,才向吴英打听起美国互联网的情况。
      吴英没想到丁辉会问他美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更没想到学养鱼的丁辉居然还有互联网的从业经验,最最没想到丁辉还会使用hotosho这样的软件工具。这不禁让吴英对丁辉刮目相看,他告诉丁辉如今在美国互联网行业简直热的烫手,无数的钱、无数的公司都投入到互联网里面,大家都把互联网视为新的经济热潮,认为互联网总将改变世界。而且吴英这次回国也是要在国内进行互联网创业。
      丁辉连忙询问吴英打算进行如何的创业,吴英告诉他要进行的是互联网广告方面的,这不禁让丁辉想起他之前的超亚公司的经历,连忙把自己前半年的工作情况说了一遍。
      众人像听故事一下听完丁辉的讲述,都沉默了。过了一分钟,才有人开口说话。
      “我和你们那个老外不一样,”吴英说道,“首先,我对国内的情况比较了解,第二,我的合伙人在北京从事了多年的广告,自己本来就有一个广告公司,第三,我们要做的是投放广告到国内的网站。”
      “你们没见过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吴英有点激动,继续说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电视、报纸的第三大广告市场。中国的互联网广告早晚也会起来的。”
      对丁辉而言,其实他更愿意相信吴英的话,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起来的,他也愿意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投入到互联网的大潮中去。只是他觉得像吴英这样放弃在美国读研究生,回来中国创业,得失的代价有点大了,但这也是吴英的选择,他没有理由去说什么。初二晚上的这顿饭,让这些久别重逢的老同学们都很开心,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喝高了。
      第二天,丁辉意外的接到吴英的电话,约丁辉去他家中单独聊聊。吴英家里丁辉去过多次,他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就过去了。
      在吴英家中,吴英把他创业的计划和丁辉详细解说了一番。吴英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直接就来到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波利斯大学继续读计算机硕士,到现在已经读了1年半了。
      98年年底的时候,他的一个来自北京同学的表舅到美国,他同学和他一起做的接待工作。这个表舅在北京开了一家不小的广告公司,听他们谈到美国现在的互联网热潮,也动了心,想在自己公司开拓一个部门专门从事互联网广告,于是就邀请吴英和他同学一起来做。但是吴英和他同学都还有半年多就毕业了,不想现在就放弃,只答应在空闲的时间提供一些帮助,等到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就从美国提供远程的技术支持。
      这次回国,吴英计划过了年去北京看看这家广告公司,并现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也知道现在在国内搞互联网,最缺的就是人才,昨天很巧的碰到丁辉,居然有着互联网广告的从业经验,马上就把丁辉推荐给了那个表舅。表舅在电话中当即表示欢迎丁辉加盟,并开出了3000的高薪,只不过需要丁辉去北京工作。吴英找丁辉就是询问丁辉是否愿意去北京加入这家广告公司的。
      这样的工作,丁辉当然愿意干,特别是当丁辉得知去北京的住宿问题也能由公司解决的时候,更是满口答应。在和吴英约定3月1日到北京公司报到后,丁辉出了吴英家,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往家走。
      1999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这年初三的中午,温度就已经20多度了,和睦的春风轻拂着丁辉的脸,温暖而带有一丝丝的凉意,丁辉的心欢喜的仿佛炸裂,他已经等不及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爸妈了。
      丁辉老妈对于丁辉的这个新工作真是既高兴,又有些失落。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越来越长大了,新的收入比自己夫妻二人的总和还要高;失落的是,儿子要越走越远了,本来在上海还好,毕竟离家近,这下要去北京了,以后见个面都难了。丁辉连忙安慰老妈,等公司业务做起来了,一定让老板安排自己到上海工作,这才让老妈略微宽心。
      既然决定去北京了,丁辉也就不打算回上海的证券科技公司上班。他给高铮打了个电话,把情况说了一下,让高铮过了节帮他去办一下离职,没想到高铮告诉他,自己过了节也准备不干了,他已经决定过了年去年前和丁辉一起面试的协成公司拿600块的工资。
      丁辉又打电话给林龙海,让他照顾好自己的宝贝电脑,林龙海研究生考试早考完了,结果还不知道,过年在家里等的着急,已经早早的就从福建老家回了上海,等待考试结果。
      丁辉算是结结实实的给自己放了半个月的长假,吴英25号就先坐飞机去北京了,丁辉等到2月28号,才坐上老爸托人买的卧铺,哐当哐当的赶去北京。
      这不是丁辉第一次去北京,早在1994年国庆45周年的时候,丁辉就从青岛去过一趟北京。那次去就住在吴英在北大的宿舍里,并且和吴英完成一次一天骑一圈北京三环的壮举。虽然那次因为是国庆节的缘故,很多景点都没有开放,但是优美的颐和园、霸气的长安街、高耸的京广中心、奢华的长城饭店都让丁辉对北京这个城市产生了向往之情。而那些满街的黄面的、随处可见的涮羊肉、好听的北京话,又让这个都市充满了浓浓的市井味道。丁辉一度有过毕业之后去北京发展的想法,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就近的上海。现在,丁辉对自己说道,“北京,我又来了。”
      依旧在五年前丁辉到北京时下车的北京站,丁辉走下了列车。这时已经是上午10点半的光景,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在出站口,丁辉拉着箱子被人流冲挤着慢慢前行,出了火车站,站在站前广场上,94年第一次来北京的印象仿若重现。那次,吴英就在站前广场的肯德基门口等的丁辉,这一次,吴英前天电话里告诉丁辉他依然会在这座号称中国第一家的肯德基门口等丁辉。
      不过,今天在肯德基门口等着丁辉的并不是吴英,而是一个看起来和丁辉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举着写着丁辉名字的牌子,靠在肯德基的门边正在抽烟。丁辉连忙走上前去,招呼了一下。当青年得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丁辉时,连忙放下牌子,扔掉烟头,和丁辉握了握手,接过丁辉的行李,一边示意丁辉跟他走,一边自我介绍起来。
      青年自称叫裴东,是翠鸟广告公司新招的互联网广告业务员,河北沧州人。翠鸟广告公司的老板,也就是吴英美国同学的表舅朱旭东安排他今天过来接丁辉,吴英因为有其他事情,实在是走不开。
      “北京这交通啊,实在没办法,”裴东一边走,一边说道,“火车站这附近又不让停车,您得跟我走几步了,咱们车停的还有点路呢。”
      “那咱们也不着急,”丁辉从身上掏出烟,给裴东也递了一根,“慢慢走呗。”
      裴东点上烟,脚步明显慢了下来,边走边和丁辉介绍起翠鸟广告公司。
      翠鸟广告公司是朱旭东朱总年初刚刚成立的公司,朱旭东本来就有一家广告公司,叫红日广告,主要做媒体和户外广告的。成立翠鸟广告公司主要是用来接互联网的广告生意,人都是新人,现在办公地点就在红日广告公司的楼下,都在北京亚运村。
      说着话,两人走了10多分钟,才来到一辆半成新的金杯面包车前,裴东把丁辉的行李抬上了车,又安排好丁辉坐在后座,自己爬上副驾驶的位置,对着司机说了句,“去华严北里。”
      这一路上裴东对丁辉可以说是非常热情,不停的告诉丁辉这里是长安街、那里是东三环,搞的丁辉好像是第一次来北京一样。丁辉也没说什么,就这样听着,这个即将和他共事的人有着北方人共有的热情。
      华严北里是个北京的老小区,小区里一个18层大楼的顶楼是个招待所,翠鸟公司已经帮丁辉长租了一个房间,这里将成为丁辉未来几个月的家。当丁辉和裴东走进这个带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时,丁辉深感满意,除了需要保佑一下电梯别坏,这真是不错的地方。
      放下了行李,裴东带着丁辉去翠鸟广告公司报到。公司在亚运村附近,坐落在北四环边上的白色办公楼的5层,这个办公楼每层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公司,由一条细细长长的走廊串联起来。
      在走廊的尽头,丁辉走进了翠鸟广告公司。公司不大,横横竖竖的放在7、8张桌子,里面有2、3个人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看电脑,裴东把丁辉领进唯一一间独立的办公兼会议室的房间,朱旭东已经等在了那里。
      朱旭东是个胖胖的男人,40多岁的样子,头发不是特别多,但是泛着油光。看到丁辉走进办公室,朱旭东站起身来,和丁辉握了握手,招呼丁辉在会议桌前坐下,自己也在丁辉对面坐了下来,并示意裴东出去,自己需要和丁辉单独聊聊。在稍微客套了几句之后,朱旭东便直接进入了主题。
      “小丁啊,”朱旭东说道,“你的情况吴英都和我说过了,我觉得挺适合我们公司的,你先在这里干起来。你会的那些个软件啥的,也教教公司的其他同事。”
      丁辉没有接话,先问朱旭东,吴英去了哪里。朱旭东告诉丁辉吴英出去办事去了,估计要到下午才能回来。丁辉哦了一声,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朱总,吴英跟我都说过了,”丁辉说道,“我也知道您打算做互联网广告,我挺喜欢做这个的。但是,您也知道,我家在常州,我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在上海工作,这样离家近一些。”
      “三个月、就三个月,”朱旭东豪爽的搓了搓手,对丁辉说道,“三个月后,我就派你回上海开展业务。”
      丁辉听完这样的安排也挺高兴,接着朱旭东把财务叫进来,让丁辉在一个用工合同上签了个字,简简单单的办好了入职手续,又把丁辉带到一张空着的办公桌前,给了丁辉一把这张办公桌的钥匙,丁辉这就算是

十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