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功名未就头先白,事业不成人已衰。
幸有佳儿承父志,一生心血付将来。
玉况在司徒任上干了四年之后,突然就撒手而去,死在任上了。班彪也在这位司徒大人的府中做了四年的僚属,勤勤恳恳,献了不少计策。司徒大人能够坐稳这个三公的位置,跟班彪的辅佐是大有关系的。司徒大人对班彪的大功也是铭记在心,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随时有倒下的可能,为了下属的前程着想,他老早就向光武帝推荐了自己这位僚属。光武帝是早就知道班彪的,玉况死了之后,光武帝立刻将班彪在司徒府上任职的考核评定为“廉”。光武帝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任命过班彪为徐令,是个500石的官,后来他到任不久就因病免职了,这次倒不如还是给他个县令做做。
光武帝专门将尚书令申屠刚召来,询问申屠刚道:“如今玉况司徒死了,他生前多次向我举荐过他的掾属班彪,现在班彪的考核也出来了,为廉。我记得我很早之前就让班彪做过徐令,如今我还想让他继续做个县令。现在可有县令空缺么?”
申屠刚捏着花白的胡须思考一阵后说道:“如今只有零陵,桂阳,武陵三个郡因为地方偏远,没有人愿意去,所以还有多个县令职位空缺着。”
光武帝说道:“这三个地方距离洛阳都有三千多公里,是南方荒蛮之地,水土潮湿,要是让快要五十岁的班彪去那里,不是要送了他的性命么。临淮郡的徐距离洛阳一千多公里,不算特别偏远,班彪尚且抱病。现在他又长了很多岁了,那些个地方他怎么能够去。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实在没有的话就,就撤掉一个附近的县令给班彪挪位置。”
申屠刚只得又说道:“距离洛阳一千多公里的中山国望都县的长官刚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被免职了。”
光武责怪申屠刚道:“这不就有了么?还说没有空缺,你藏着干什么?干嘛不早说呢。”
申屠刚说道:“不是臣不早说,只是这个望都县人口稀少,不足一万户,所以班彪要去的话只能被任命为300石的望都长,比500石县令还低一档呢。”
光武帝说道:“那也没办法了,等以后有了大县,再让他补进来,暂时就让他做望都长吧。至少也是地方长官,总比在三公九卿府中做幕僚强多了。班彪这个人写的奏折都是很不错的,朕也想看看他在地方上的政绩到底如何。如果干的好,何尝不能提拔他做郡守,甚至进一步成为三公九卿之选呢。你就跟他这么说吧,说朕说的,叫他不要嫌官小,朕会记得他的。”
班彪一家本来对新任命的官职还是有点期待的。但是等到尚书令申屠刚亲自来传令,说是被任命为望都长,连个县令都不如的时候,真
是大失所望。班彪本来就对为官不是很在意,这个时候更加灰了心,铁青着脸,迟迟不接任命书,几乎要辞官不做了。申屠刚见班彪不肯接令,几乎要不能交差了。赶紧放下尚书令的官架子,对班彪说道:“叔皮兄,这个官呢,确实有点委屈你呢。但是这也是皇帝的一片苦心啊,怕你去远的地方做县令,身体吃不消。近的地方呢,只有这个望都长还空缺着。皇帝知道你委屈,特地让我跟你说,叫你不要嫌弃官小,他不会忘记你的,只要你干的好,将来郡守,甚至九卿、三公的职位都不会少你的。皇帝对你如此寄予厚望,你还有什么理由嫌弃这个望都长官位小呢。就是我这个尚书令也羡慕你啊,官位再大,也不如皇帝惦记着。叔皮大人是精通尚书的,这不就是尚书里说的‘帝臣不蔽,简在帝心么。皇帝如此知遇,叔皮兄还能不竭忠为国家效力”
这么大一顶高帽子扣下来,班彪也只能不再计较官位大小了。立刻接了诏书,跟着申屠刚进宫去向光武帝谢了恩。
班彪一家就这样离开了洛阳,一路向北,来到了距离洛阳一千多公里的常山国望都县。虽然俸禄也不过只有300石,比当司徒府掾属的时候没有高多少。但是到了地方上,班彪就是长官了,吃住都不用自己操心,还有仆人伺候。班彪再怎么廉洁,还是挡不住有很多人来主动拍马屁。所以这一家子人,到了望都之后,生活倒是安逸了不少。
班固和班超这两兄弟,这个时候在望都县里,就是享受的县长公子的待遇。望都县里的人很快就发现县长的这两位公子,年纪差不多,一个特别喜欢读书,很快就跟县里的读书人打成一片,而且几乎成了学术领袖,众人交口称赞不绝。后来等他们听说他们的望都长班彪本来就是一个海内知名的大儒之后,就觉得不奇怪了,那叫子承父业。但是另外一个公子就不一样了,喜欢跟县里的无赖少年一起玩,几乎把这些游手好闲的无赖少年都打服了,也成了他们的领袖,而且这个领袖其实也是深明大义的,没有不讲理的地方的,所以县里也觉得这个班二公子来了之后,对县里也是有不少助益,甚至比县尉对治安的作用还要大。有时县尉抓不到人,办不了案子,还要请这位二公子和他的无赖少年们帮忙了。
&
第二卷 五陵年少争缠头_1、老父辞世归故乡(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