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求兄弟们砸月票,老古已经在拼命了,需要动力支持呢,谢谢了!
石盛林端起杯茶,抿了一口,说:“全省这么多市县,谁知道竹老板会去哪里?”
张晓文微笑着说:“竹老板的行踪咱们不可能掌握,也无法掌握,不过却可以利用媒体造一造声势,引起他的注意。”
眼眸一闪,石盛林笑道:“怎么个造法?”张晓文笑问道:“目前竹老板最关心的是哪几件大事?”
“金融,三农,还有国有企业改……制……”说到这里石盛林顿了一下,望着张晓文说:“整个西江省内,安平市的企业改制水平怎么样?”
“那还用说?改革最彻底,也最成功,职工收益也是最大的!”石盛林也知道张晓文说的都是实情。
将股份到职工手中,是改制的核心制度安排,比托管或是贱卖给冲着土地来的那些商人们,要强万倍。
职工们真正地当家做了主,再来找政府的麻烦,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从改革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上访的事情。
在改制成功的那些企业里边,反而流传了一句话,靠政府不如靠自己!
当然了,也有很一批人对石盛林恨之入骨,尤其是手下的企业完全脱钩的一些主管部门,比死了亲爹还难受。部门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压缩,手底下减少了大量地可以吃拿卡要的“聚宝盆”。主管局地日子也变得不那么好过了。
偏偏石盛林的做法很巧妙,那些利益相关的部门领导们。也只能心里暗恨。毕竟国资委手里还掌握着不超过30的股份,而且拥有产权交易的一票否决权,大量流失国有资产地大帽子也就没有办法戴到石盛林的头上。
石盛林叹了口气,说:“古往今来,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张晓文自信地说:“那些都是老黄历了。市里有尤书记支持,省里有老周,下边这些人动不了您,呵呵。更何况。人民的眼镜确实是雪亮的。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展颜一笑,石盛林抬腕摸了摸张晓文地脑袋。说:“什么话都让你小子给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我是这么想地,我那块菜地太大了,也不想搞什么动员,就让它以平时的面貌出现就好了。”张晓文话刚说完,石盛林就笑了,“你那里本来就不错,根本不需要事先准备。如果搞了反而不好了。贵在真实嘛!”
张晓文笑道:“我想暗中联系一下省城里的一些重要地媒体,让他们从最近开始搞一个追踪报道。集中宣传一下安平的改革经验。”石盛林的心思一转,马上笑了起来,说:“你啊,你啊,鬼主意太多了。”他很清楚张晓文这么做的目的。
“呵呵,有些喉舌宣传其实很差劲的,老是搞头版头条的大篇幅报道,其实老百姓谁会去看这些八股文?”张晓文点出了宣传中的弊病。
“哦,你打算怎么做?”石盛林有些好奇地问。
“真金不怕火炼,我打算只上二版或是三版地头条,采取连载地方式,每次只刊载几百字,加上一点妙评,就足够了。”张晓文自信地说。
“嗯,从现在开始就宣传,既避免了怀疑,又可以引起了一些注意,不错,你的方法很好。”在家里和张晓文单独相处,石盛林完全放弃了平时地伪装,话也说得很直接。
都说当官要当副,但那只是指想混日子捞好处的副职,对于真正想干事的副职来说,两个正职变相掣肘带来的阻力相当大。
“我还是那句话,只有您坐上了安平市一号的宝座,哪怕只干上五年,也必定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张晓文毫不避讳这种敏感的问题。
“其实呢,如果不是你在我的身边参谋着,我的想法也基本和小王以及老万差不了多少,必定会钻进以gd为纲的思想中,根本爬不出来!”石盛林感慨道。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各级统计局搞出来的数字,注水的情况极其严重。有个县的领导们胆大包天,将gd的统计数据,人为的扩大了十倍以上。
结果,县里的仁兄们象雨后的春
第251章 妙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