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5章 借刀杀人(精彩的一章 ,拜求月票)[1/2页]

商宦 古城西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觉得写得精彩,就请砸月票支持老古,谢谢了!
      高明河派了县委办的几个人混进了围观的人群之中,及时地把城关镇的情况,汇报了回来。
      叶子强赶到现场后,严令制止采取暴力驱赶行为,主张镇政府和村民代表和平谈判。
      刘平虽然只听颜标一个人的话,但毕竟叶子强是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大面上也不敢太过放肆,只能耐住性子,眼睁睁地看着叶子强领着镇里的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进了会议室。
      高明河扼腕叹息道:“真是可惜了,叶书记去的还真不是时候!”按照他的想法是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出了人命就更好了。
      张晓文瞥了他一眼,沉着脸说:“明河啊,你父亲是做什么的?”
      “我家时代农民……呃……”高明河起初没听明白张晓文话里的意思,这时恍然大悟,红着脸,低下了头。
      “明河啊,做人要有基本的底线啊!”张晓文深吸了口烟,“不错,咱们手里需要权力,但总得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吧?”
      张晓文虽然没有疾言厉色,但话却很重,令高明河惭愧不已。
      想想也是,没人一出生就是当官的,农村的孩子脱离了泥土的气息后,很多都忘了本,其中就包括高明河本人。
      见高明河垂下了头,一声不吭,张晓文叹了口气说:“体制内,劣币驱逐良币呢!”这话象一记重锤,砸在了高明河的心窝处。
      回想进入机关地这么些年。高明河发现。除了把领导伺候好了之外。他竟然没有别地可值得称道地光荣事迹。山区老家地道路。只要是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都这么些年了。他也没有想过为家乡地老百姓办点实事。
      张晓文见高明河一副有所感悟地样子。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老高毕竟是农村出身地子弟。有所触动是正常现象。
      不过。要说几句话就能够解决根深蒂固地“官贵民轻”思想。那显然是天方夜谭了!
      见张晓文渐渐地消了火。高明河暗暗松了口气。小声说:“老板。我用匿名通知了国内地几家大媒体。可是。人家嘴上虽然说马上来看。我看不能做指望了。估计不会来了!这事没多少油水可捞。反而大有风险呢!最后还是外地地几家媒体很爽快。同意马上派人来调查。”
      别人不清楚。张晓文是明白地。记者这个行当。在国内早已经变了味了!
      记者本是个令人羡慕地崇高职业。他们捕捉新闻地敏感性。为民申冤、匡扶正义地情怀。在战争前线出生入死地无畏品质。总是受到社会地广泛赞扬。
      在米国为新闻界设立的普利策奖,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奖。可是在咱国内,这几年来象人把税官称为“睡官”一样,人们也把记者称之为“妓者”!
      妓者,妓女、妓男也。
      张晓文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某省某市某县。一煤矿突发矿难,就象每月发生的矿难一样,事故发生后矿主逃得不见踪影,也与各地发生矿难时的情形一样,当地政府要封锁新闻,有意隐瞒。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发生矿难的消息终于被知情人透露给了该省多家媒体。次日得知这一消息的众多媒体地记者陆续来到汝州市。
      于是,各大宾馆、饭店,甚至小旅社都住满了闻讯而来的记者。可见他们的积极性多么高涨。
      而宾馆地工作人员则喜称。他们就希望发生矿难,因为一有矿难,宾馆就会住满记者,宾馆的生意就会突然好起来。也就是说,死人对他们而言是个好消息,而对记者更是个好消息。
      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副部长负责接待,正在与1家杂志的3名记者讨价还价。那位副部长说,钱已经被先来的记者领完了,但那3位记者不依不饶。非要拿钱不肯离开。否则,就将矿难事故曝光。
      事实上。当天有100多家大小媒体的480多人领走了县政府所发的20多万元!这就是记者与政府串通一气来隐瞒矿难的消息。
      其实,记者在各种各样活动中领取“红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是新闻行业的惯例了。
      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不曾有,而在国内,却已是司空见惯了!
      从整个社会来观察,妓女是个永不衰落地行道。但妓女还只是出卖肉体。而我们的众多新闻界的“妓者”,出卖的却是自己的灵魂。他们比妓女还下流!
      消息一路从现场传了回来,最应该出面解决村民问题的颜大德却躲得不知道了去向,县政府的十几个副县长也纷纷找出各种理由,推托不去。
      叶子强急了,拍了桌子,硬是逼着梅衡远答应提高补贴价格,这事才暂时告一段落,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zf稍微让点步,他们也就满足了。
      还没到下班的时间,黄庆华就向张晓文汇报说:“张书记,举报材料都准备好了,人证物证俱全!”第465章 借刀杀人(精彩的一章 ,拜求月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