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九章 沧海横流(十八)[1/2页]

一个人的甲午 面条2008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之间,大雪纷飞而下,京城内外,田野山川,天:,透着让人万分茫然,却又寒气逼人的沉寂。
      沉寂是从黎明时分才真正静下来的,昨晚一夜零星不断的枪声,惊的整个北京城都像是猛烈的摇晃了一下。大清开国至今,除了洋人打进北京城那会儿,何尝在京城里闹出这样的事端?天子居停,四方来朝的中枢之地,又有谁有天大的胆子,把枪炮都摆弄出来了?
      天刚放亮,便有胆大之人悄悄从门里打开一道缝,小心翼翼的从门缝中向外望去,往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积雪,连人影子都看不到,显得寂静无比。再往街角四处看看,猛地便吓了一跳,平常无精打采,穿着钉鞋,不时吞一口熟烟泡儿的步兵衙门巡城兵丁,和大雪天清晨出来抬路倒尸体的顺天府衙役,全都不见了踪影,清一色的换成了穿着黄军服,戴着皮帽的新建陆军官兵,一个个端着枪,满身都是经过血火之后的彪悍之气,神情肃然的在街角巡视着。
      莫非是皇上回京了?可昨晚上响了一夜的枪声又是为何?难道是兵变,还是有人谋反?…………
      等到日头渐渐升高,虽然满心疑惑夹杂着提心吊胆,但到底是天子脚下见过世面的,陆陆续续便有人麻着胆子走上街道,见这些新建陆军士兵尽管满脸都是肃杀之气,却也不禁止行人走动,这心里面才慢慢像眼前化雪的光景,松动开来。茶馆酒肆,商铺店面,也陆续有人卸下门板开张营业,整个京城到了这会儿,也才似乎慢慢透出点生气出来。
      而各种各样的消息,一时间也像长了翅膀般传得到处都是。据说昨夜的枪声,一多半都是从步兵统领衙门那边传过来的,兵部尚书兼管着步兵统领衙门地荣禄被生死不知,现如今步兵统领衙门的兵丁们都被缴了械,一个个像串成一气的蚂蚱,被新建陆军官兵看押起来。负责京城防务治安的步兵统领衙门居然会被一锅端了,这可真是大清从未有过的笑话,围坐在茶馆酒肆中打听消息的众人听的是满心迷糊,还没有缓过气来,比这更邪乎地消息接二连三的又传了过来。
      京城西面育幼胡同载漪的府邸,昨夜忽然烧了一夜地大火,眼巴巴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愣是给烧成了残断壁,听说载漪府里一小半的人都给烧死在了里面,连领郡王衔的贝勒载漪都没有出来………
      还不止这些,刑部尚书刚毅的府邸也被查抄了,刑部尚书刚毅畏罪自杀,可究竟是什么罪,却也没有多少人说地清楚,而刚毅、荣禄等人在朝中的亲信也纷纷被索拿………
      紫禁城、颐和园外面全换成了荷枪实弹地新建陆军士兵,围的是密密实实,就连大清门左右两侧地六部、宗人府、都察院、大理寺附近也是戒备森严,严禁过往官员和行人靠近………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水电报局,世铎、奕等几个军机大臣的府邸门口,也有新建陆军的士兵在警戒…………
      整个京城。一时之间就像是雪地上明晃晃地阳光。纷乱刺眼。让人睁不开眼睛。
      然而有一点。不管是京城中地大小官员。还是士绅百姓。到了这会儿都算是琢磨出来个大致究竟。京城地防务现如今已经被新建陆军彻底控制了。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就在一片朝野震惊。人心浮动之时。皇上在锦州遇刺地消息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惊得京城内外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三日前。京城中地刚毅、荣禄、载漪等人。勾结日本人行刺皇上意图谋反。所幸皇上躲过了刺杀。现日本人已经被皇上一网打尽。人证物证俱已确凿。新建陆军奉皇上旨意回京平息刚毅等人地叛乱………
      刚毅、荣禄、载漪等人怎么会和日本人勾结在一起?又怎么敢行刺杀皇上地举动?朝野上下在最初地惊愕后。顿时又是一片猜不绝。可这个消息又是皇上行辕抵达山海关后。明发天下地电文。由不得不信。
      如今地皇上。在大清溃败烂生死存亡之际。毅然亲征田庄台。经过辽东几场大捷后。在民间百姓中已经是有如天神一般。这大清地天下除了皇上。还能有谁底定乾坤?朝廷中有奸臣谋逆。皇上旦夕之间平息叛乱。那便如听话本小说一般。只盼着皇上能早日回京。这事情自然便有水落石出地一日。
      而身陷朝局中的大小官员们,此刻却一个个噤若寒蝉,躲在家中满腹的心绪惆怅。现如今皇上的地位那是再也无可动摇了,说难听点,手中握着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就算是闹的天翻地覆,恐怕太后也无能为力。可一夜之间,刚毅、载漪等人都是身首异处,掌管步兵统
      的荣禄生死不知,一多半也是死在乱兵当中了。免也太过狠辣了。
      即便是刚毅、荣禄、载漪等人真的勾结日本人行刺皇上,那也应该明正典刑昭示天下,方显得光明正大,就这样一口气都杀了,这般的手段,怎么看也不是圣明君主所为……
      虽然这一番的血雨腥风,只是停留在刚毅等人身上,但是满朝上下都是被这股血腥味给吓得晕头转向,且惊、且怒,且又无可奈何。以皇上如今的强势,迟早都是要和太后摊牌的,倘若真的要用如此强硬的手段,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头落地。此时不仅是后党一系惶惶不可终日,即便是朝中一般的官员,此刻也是惊惧不安,都是同朝为官,谁和谁没有点瓜葛牵连人情往来,真要是深究下去,谁是帝党,谁是后党,能说的清楚吗?
      就在大小官员都躲在家里抱着明哲保身念头,反而是大学士徐桐显出了少有的硬气,愣是一个人坐着马车跑到了颐和园门口,又哭又闹死活都要求见太后。负责警戒的新建陆军士兵早已经得到严令,怎么会放他进去。几番劝说无效后,干脆一把捆了扔在马车里面,派人送回了府中看管。
      而向来以帝党领军人物自居的翁同,在这个时候忽然出人意料地深居不出。杜怀川连着三次去翁同府上递片子求见,都被翁同的管家给挡在了门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翁同这样的态度,显见得对于此次这样惊雷密雨般的手段,也是很有些怒火中烧。他是清流领袖,注重的自然是光明正大之气,皇上已然稳住了朝局,何苦用这般手段引人诟病,史笔如铁,难道真要落下一个残暴之名?
      一连两天,京城内外乱得是一塌糊涂,市井民间流言四起,举朝上下万马齐喑,而此时,光绪正率新建陆军第一镇右协行进在回京的途中,距离京城还有半天的行程了,马车颠簸地厉害,光绪的眉头似乎也皱的越紧,那份深沉意味让坐在车厢对面地吴绍基,心思也随着马车忽高忽低的颠簸着,猜不透皇上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甭琢磨了,都憋了一路了,有什么话就说吧。”忽然间,翻看着奏折的光绪,头也不抬的说道。
      吴绍基顿时一怔,心里猛地有些发慌,眼前这个皇上是怎样一个厉害的角色,他是体会最深地人,心中既敬又畏,更加不敢隐瞒什么。暗自吸了口气后,吴绍基缓缓说道。
      “锦州围剿日本人的时候,虽

第八十九章 沧海横流(十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