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贞的一些事情现在都交在远山手里,所以梅贞也让远山跟香港的出版社联系,批量地采购着全世界的好书籍,梅贞的空间里有一座藏书阁,是柳家世代藏书,一直藏到父亲他们离去,梅贞幼时也在各地黑市上用不多的粮食换回大批量的书籍,后来行走各地,也会着意换了不少,但比起原来的有序收进,还是差了些,每每想起重庆街头那些焚掉的图书画册总是梅贞心头剧痛。现在自己钱财也够,就让远山负责收购。梅贞除了工作和家务时,基本上是手不释卷型的,再有了空间时间的延展,阅读量惊人,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女儿徒弟、侄子侄孙都有样学样,所以梅贞的家里学风甚厚。梅贞向来奉行开卷有益,不怎么太拘管孩子们的阅读方向,阅读室里的图书时时更换,也造出所藏书目,便于孩子们查阅,一众孩子里读书最多的还是依依双双,识字早,又有空间加成,经常会给哥哥侄子们推荐书目。墨轩就常感慨,师娘的藏书绝对超过了他们学校的图书馆。
喜欢阅读的孩子有个好习惯,问书。遇到不懂的会去翻书,即使没有直接答案也会触类旁通。而梅贞在阅读室里,一直挂着的也是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是杨行慎一笔雄浑宽博的隶书写就。依依双双渐长,游戏室也跟阅读室打通,所以杨家三楼上,除了花香就是浓浓的书墨香。梅贞自小被父祖教的博杂,“雅”之一道上莫有不通,照着亲娘交来的传承,试了好久调出一种雅香——墨,无论熏衣熏屋,仿佛沉在故纸书堆,墨香氤氲,盈袖萦心。先是远山墨轩用,后来梅家杨家都来讨要,连杨行慎的一身铁血都熏染上的书卷气。而梅贞和女儿们用的却是提升版的——墨梅,轻轻嗅了,仿佛百年书斋窗外疏影横斜的白梅点点,书墨香里有冷香缕缕,彻骨香里有书墨阵阵。其实梅贞爱所有花香,牡丹的馥郁、墨兰的清幽、月季的温润、茉莉桅子的香远溢清……
喜欢阅读的孩子还有一个好习惯,慎独。什么孤独寂寞冷,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通通不知道那是什么,时间够长就捧本长卷,时间不长就拿本杂文,浸在书里只叹时光易逝,没时间声色犬马,更没功夫飞短流长。
喜欢阅读的孩子还有一个好习惯,言之有物。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这个道理。他们阅读有时会捋着一条纵线探索,也会横向关注关联书目,习惯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更会相互推荐着读完一本好书后,展开辩论与讨论。杨行慎、梅贞、三个老人甚至远
第一九二章 喜欢阅读的孩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