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完了,回屋休整一下,梅家的众人,就扎了院子里了,喊了梅贞过去,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过完年回去,必须给我成年株,南京你得给我送了去,培植的这么好,为什么过年前不给我们?讲个道理听听,梅贞一个劲儿解释,“这真是到了这儿才有灵感的,真的,真的,还有一些新品种呢,也是到这以后突发奇想,嫁接了试试的,我当初就是想把外边的木栈道给变成花路,又不想就单一品种,就是想弄个花团锦簇不是,才琢磨的。回去先停南京,先给您放下,保证,保证。”
感觉被梅家人弹了一头包,梅贞颇有几分狼狈逃回屋里。被吴婶捉到茶室,指着两位老人,“这是小姑,这是小姑父。他们俩也得交给你啦。”
梅贞给这些老人家都整怕了,二话没说,上前先搭了吴小姑的脉,其实是用神识扫描身体。“小姑,我听吴婶儿说过您做过胃大部,胃出血了是吧,您啊,这是脾胃失和,年轻时伤了根本了,所以呀,单切了胃只解决了胃溃疡的问题,您啊,在我这儿盯着,我管保给您把胃调理的跟年轻人一样儿。您这一身虚寒啊,费点功夫,但不难,就是得受点罪,要不咱初二开始?”
“不,不,从今天开始,就是不知道你药凑手不?”
“成,如果您没忌讳,不觉得三十初一不好吃药,我是没问题的。我一会儿给您配好了,催好。陈琳那边院呢,也有两个小池子,就给您俩泡吧。汤剂呢,我给您熬好,您只管着喝就成。”
然后又搭了吴姑父的脉,沉思半天:“小姑父,您呀,胆、肾、肝脏、腰腿还有心脑都不轻快啊,您这岁数,得放宽了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咱得自己个宽自己个的心哪,自得其乐不是?我呀,先下去给您俩配药,您俩这个点儿正好,回去泡上,再睡一觉,睡醒了,药膳一吃,消消食儿再睡,保准啊,一觉天明。早晨起来,跟我吴叔吴婶打打拳,活动开手脚,以后都晚上泡。”
上楼前,瞥见吴均对自己拱手。回屋跟老头儿一起回空间配药,一边拣着,一边听杨行慎告诉:“吴均这小姑小姑父,都是原来咱们军的老底子,尤其小姑父姓李,那是当年被日本人悬赏百两黄金的孤胆英雄,专门负责刺杀日军高级将领。原来级别比吴司令高,但这人吧,性子直,敢瞪眼,吴司令教训吴均好用皮带,都是跟他学的,他向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他是河南人,少林寺俗家弟子,你是不是发现他气滞血亏,那都是硬功夫后遗症,营养跟不上,气血运化入不敷出。吴小姑也是三八年的老革命了,十几岁跟着哥哥们开始抗日,在部队上学了文化,李军长天不怕地不
第二四三章 您这么大一领导了,这么宝气,您老下属知道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