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借种迷情(三)
真是一个书呆子,一个无可救药的男人,一个不懂浪漫的火星人,难怪周丹对他意见那么大。
张岚岚也不想再去责备郑智勇,就转移话题,问起他的支教情况。
郑智勇一下来了精神,向张岚岚说起了三郎村村小的情况。
郑智勇介绍的情况,和晚报记者王小川在报纸上刊登的村小情况差不多,只是没有郑智勇这么动情,这么饱含深情。
郑智勇说,尽管在村小支教条件艰苦,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也没有空调,甚至手机信号也不好,做饭都是靠烧柴火,但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了山里人对教师的最朴实的尊敬。
住在村小附近的学生家长,经常打好柴挑到学校来,看到老师们工作繁忙,有些家长还为老师们挑水做饭。
有些女家长,还到学校帮老师洗衣服,做家务。
张岚岚听了很感动,她知道,这种人与人的尊重,是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情感。
她有些理解郑智勇为什么到山里支教后,很少回城里的原因了。
当然,交通不便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一大早从北山出发,如果一路顺利的话,到村小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下午四五点钟了。
来回奔波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太长,周末又只有两天时间,回家就只有一个晚上而已。
张岚岚问郑智勇,当初在北山市里教书好好的,怎么会想到主动去支教呢?
郑智勇说,支教是他在读大学时种下的一个愿望。
当时,郑智勇还在读大一,因为喜欢文学,他加入了学校的太平洋文学社。
在文学社的一期刊物上,他看到了学长黄冠添写的一篇小小说,让他非常感动。
张岚岚喝了一口酒,问他那篇小小说写的是什么。
郑智勇说,那篇小小说的名字他还记得很清楚,叫《支教》,讲述的是一个城里的女教师,到山里去支教的故事。
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支教女教师负责把几个平时住校的学生送回家,因为山里有狼,这几个学生又离家较远,孩子们还小,她担心他们路上出事。
女教师把孩子们送回家后,就原路返回学校,那时,天已经快黑了。
走到一个山坳的时候,她突然听到有个男孩的哭声,同时听到有狼的低沉咆哮声。
她仔细一听,那个哭声是那么的熟悉,竟是自己9岁的儿子!
她赶紧一边喊着儿子的名字,一边飞快地跑过去。
狼被吓跑了,儿子躲在一颗大树后哭得像个泪人一样。
儿子看到妈妈,哭得更伤心了,不断地喊着“妈妈,我好想你”。
她把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两人哭成一团。
原来,儿子太想妈妈了,就偷偷地从城里坐车跑出来找妈妈,结果路上遇到了狼,要不是妈妈来得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女教师把儿子带回学校,给儿子做了一顿简单饭菜。
儿子在她怀里慢慢地睡着了,睡得很香。
第041章 借种迷情(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