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阴魂不散
李威有些吃惊地问:“那个镇党委书记嫁女儿惹来‘杀身之祸?是不是阵仗太大了,把上级领导或纪委监察部门惊动了?”
刘镇宇摇摇头说:“不是,一般的上级领导才不会过问这些事情呢。"你也清楚,纪委监察部门,除非是有人举报了,他们才会出动去核实查证的。没人举报,即使知道了,也会当不知道,只要领导不打招呼喊去调查,他们才不会去给自己增添事情做呢。何况我们双江区就这么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大家都是熟人,都在官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主动作为伤了大家的和气呢?这个镇党委书记嫁女,没有把纪委监察部门的人惊动,而是把省城的一家报纸给惊动了!”
李威更吃惊了:“哎呀,老刘,你说的真是越来越悬乎了,这个事情实在太蹊跷了,其中必有重###谋,对不对?省城的报纸居然会提前知道我们北山下面的一个区的镇党委书记嫁女大摆筵席?是不是有人给报纸主动爆料了?”
刘镇宇说:“李局,你别着急,你听我说下去。这个事情还挺复杂的,我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的反应,觉得事情很蹊跷,但当时没有人给我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幕后的消息还没有出来,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的复杂性。我都是后来慢慢听人说起幕后的事情,才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
李威点点头说:“是啊,很多事情刚发生的时候,连当事者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后来终究会把背后的真相给捅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
刘镇宇接着说:“整个事情,说出来,简直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插曲,你听我慢慢给你说下去。就在那个书记嫁女的头天晚上,有人在镇上到处张贴传单,电杆上,墙上,铺面门上,挨着挨着的,全都是花花绿绿的传单。第二天,恰逢那个镇是赶集天。你没在农村待过,可能不清楚农村的情况。农村人赶集,早上是赶得很早的,基本上天刚麻麻亮,赶集的农民就到镇上了。镇上做生意的人,因为要和农民做生意,所以也起得很早。那些传单,不仅赶集的农民,就是镇上居住的人,都看到了。”
李威听得有些入神了:“发传单?貌似这是若干年前才有的事情了。我听你这么说,这些传单很像几十年前‘文革中的大字报啊。看来,‘文革遗风还真的是阴魂不散。”
刘镇宇歇了一下说:“传单上面说,这个书记借嫁女之机大肆收刮民财,收受礼金,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是违法违纪的行为。后面还列举了这个书记近年来借老母亲过生、自己生病出院大摆筵席收受巨额礼金、涉嫌受贿的事情,还把每次收受的礼金数额大致说了出来。这个书记当时还没起床,有好事的人就拿着传单跑到书记家里邀功。书记看了传单,大为光火,马上下令在全镇范围内把所有传单收起来销毁,但他并没注意到这个传单只是让他下台的序曲。”
李威叹息着摇摇头说:“这个书记也真是的,既然发现了传单,自己就该有所警觉。换了任何人,只要稍微动一动脑筋,就会觉得这些传单的来历不是那么简单,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故意搞他。只要想到这一点,就会对嫁女大摆筵席一事有所收敛了。”
刘镇宇对李威的见解深表赞同:“李局,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个书记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最基层的当时的生产队记分员开始,然后当队长、大队干部,一步一步当上镇党委书记的,在当地经营了几十年,的确多多少少也有些霸气,觉得他就是老大,没有谁能把他奈若何。”
刘镇宇越说越带劲:“这个书记叫人把传单收起来销毁后,以为就把大家的嘴巴给堵住了,嫁女儿的筵席继续进行。为了收礼,他专门把镇上银行的人请到现场,把验钞机摆出来,几张桌子后面坐了几个专门收礼金、登记礼金的人。那些前来参加筵席的人,在收礼金的地方,排起了长队,那个场面
第291章 阴魂不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