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章 午夜密议[2/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又等待了片刻,见依然无人接话,方缓缓问道:“青柏啊,你掌兵部,舞阳兵你调的动吗?”
      听见伯父问话,杨青柏急忙躬身答道:“按我朝旧例,武帝遗诏,这舞阳兵在军中最为特殊,只听圣意调动,我兵部确实没这个权利。”
      “嗯。”杨善平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思槐,你自己也统兵。我问你,怎么才能把一支军队真正掌握到自己手里呢?”
      杨思槐也急忙上前回答:“控制一支部队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一支部队为己所用,就必须要让那些军士接受你,从心里乐于接受你的指挥。这途径有二,一是许以厚利,给他们带来丰厚的金帛赏赐;二就是不断带领他们取得胜利,能在战场之上保住士卒的性命。”
      “很好,看来你在军中这些年没有白白历练。我看那卫尉的职务很适合你,过几日就去赴任吧。”杨善平显然对这个侄子的回答十分满意。卫尉和光禄勋共掌宫内禁外的护卫工作,虽说偏重于外,可却控制着以武装卫士构成的禁卫力量,所以在宫卫事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就凭一句话,这杨思槐就已经从一个小小的校尉摇身一变,位列公卿了,自是大喜过望,连声道谢。
      杨善平摆手教训道:“我只是为国荐材,人尽其用罢了,要谢,就要一心为了皇上效力,知道吗?”这百官背后戏言的当朝权臣俨然是一副大义凛然,心忧天下的模样。
      看见杨思槐被父亲夸奖,杨玉桐也兴奋的道:“我明白了,既然一时还控制不了,就索性让他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去最大程度的给敌人以伤害。”
      听到儿子的话,一直很严肃的杨善平终于开心的大笑起来:“不错,我儿所言正是。舞阳兵还不是我们主要的对手,我看今天朝堂之上那小候爷的表现。如果不是真的一片赤胆忠心,那就是心思缜密的可怕。可无论如何,各方面的情况汇总起来,他的病的确是真的,而且还非常严重。我就不相信一个孩子,会心思老道成装病近十年,而且,我细细观察了他一下。朝堂之上,温度那么高,他身披虎皮,不但不出汗,还冷的直发抖,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装的出来的。我们看了他这么多年,应该不会错,就算他是将门虎子,我们不和他作对,老天也要收了他。垂死之人,我们何不心怀慈悲,了结他想战死沙场的心愿呢。所以我常说,盛名最累人,这个小候爷身上背着的可是他吴家二十多代祖先拿命换来的忠良牌坊,他放不下,也不敢放下。”
      “还是大哥你深谋远虑啊。”杨善华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这溜须拍马的功力倒是很强。
      杨善平神色不变,根本没把自己亲弟弟的阿谀之词放在眼里,这个家伙都快六十了,还如此不知长进,实在是家门不幸啊。他又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年武帝的遗诏出发点是为帝国保留一支可以信赖的铁军,实际上经过这几百年的演变却慢慢成了吴家的私兵,一支只相信他们舞阳人自己人,只受安国候领导的军队,这就是人经过多少年、多少代形成的习惯。其实对付这种以宗族血缘、邻里亲情为纽带结合起来的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中最关键的那个结打散。他们最脆弱的地方也就恰恰在只以安国候府为纽带,别的人再出色也无法取而代之。我估计吴青峰只要一死,余部必然大乱。所以我才对他们不住示好,为的是有朝一日让他们成为我杨家的私兵了呀。”
      “那父亲送他一程的意思我就更清楚了,就他那沉疴难消的身体,战事一开,累也累死他了。”杨玉桐接过父亲的话,随即请示道:“那父亲大人想把他舞阳军派往何处呢?”
      “那还用说,只能是调往荆州,与楚王拼个你死我活了。对吧,大哥。”杨善华根本没有感觉到大哥对他的不满,自顾在那里争着发表意见。
      “你们其余人的意见呢?”杨善平显然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
      “其实义父已经早就有了定论,只不过是考我们一下罢了。”屋内的阴影中突然有一个身披藏青色长袍的大汉走了出来:“义父您老人家的意思一定是这里。”当大家的目光都随着这大汉在地图上所指的方位望去的时候,他又退回了阴影之中,看来是很不愿意暴露在灯光之下。
      “幽州。”“东胡人。”“翁和。”殿内众人一阵惊呼。
      “哈—哈—哈哈。”杨善平长身而起,飘然而去。
      “玉桐,你马上带点三清散送到北大营里去,替我探望一下安国候,转达我对他的问候。青柏你立刻回府准备一下,圣旨已下,后天舞阳大军就要开拔,你兵部需要准备的东西可很多啊。记住对狗,既不能喂饱,又不能让它饿着”人虽远去,声音却清晰可辨。
      殿内众人忙躬身应到:“诺。”随着脚步声响,众人纷纷离去,宝翰堂里亮了一整晚的灯光终于在午夜熄灭了,整个相府顿时安静下来。

第七章 午夜密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