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战争,如果敌方处于强势,而我方意图进攻之时,就要选一偏军深入敌国腹心地区。深入其腹心地区,就会使敌人心忧故土,恐家人遇欺,国家败亡。敌人军心一旦涣散,主力部队即可挥师讨伐,前后夹击,一举击溃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敌军”入侵他国,异乡作战,最怕后方有失,一旦有变,士兵思乡恋土,易于逃散致败的缘故。故名将常以偏师深入敌腹地,以期一击奏效。但此举应百倍谨慎,计划周详,否则反会因孤军深入轻易为敌所困,以惨败告终。正所谓兵应行正道,而非诡计当先。
——节选自《帝校战略教材》
自从东胡和成汉帝国爆发战事以来,为了禁止木材、精铁等军用物资流入敌方,帝国下了严格的封关令,若有商队私自出关,一律格杀勿论,财产全部充公,家人罚没为奴。但冀州本就重商贪利之风甚重,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抱着侥幸心理闯关犯戒的人还是不少。直到帝国推出检举之法,以蝇头小利为悬赏,怂恿百姓揭发商人犯禁之举,于是为仰机利而取巧者,胡乱检举,许多商户就遭了灭顶之灾,腰斩的、枭首的、迁徙的,反正是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株连无数,甚至连和这些商人过从较密的圈外人士也牵连了不少,这才算是把边关商贸控制住。边贸的停顿不仅严重冲击了冀州的商业和手工业,也给东胡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幽州长期作为抵抗胡人入侵的屏障,商业和手工业并不发达,远不能满足东胡人对奢侈物品的大量需求,击败帝国以后的东胡贵族需要美酒来庆祝胜利,需要丝帛来修饰身体,需要那些充满汉人奇技淫巧的精美物品来夸耀自己的财富,可那北来的商队何时才会出现呢。
斯亚是东胡军中一个普通的小队长,手下有数百名弓骑,由于象他们这样的士兵并不是和大汗同属于一个部落,在东胡军中的地位并不高,其实和幽州的百姓相比,他们最大的区别不过是在被卡敦征服的时间上早了一些而已。他的小队离开草原已经很长时间了,尽管在征战的过程中也劫掠了一些财物奴隶,可还是和许多的小部族一样开始遇到补给困难的境况。路途遥远,从草原上送来的物资自然是先要优先补给卡敦的同亲部族,留给斯亚们的自然是少的可怜,幽州大批民众外逃后持续的劫掠也再也不能榨出什么油水了。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就只剩一条,那就是分批进入冀州去打草谷,毕竟冀州是成汉帝国北方富庶之地,抢一把就所得甚多。再说,只要不进入冀州境内过深,凭借骑兵的机动性,他们足可以自保,安然撤退。虽说那位投降过来的汉人将军,大汗封的平南王严禁此事,纪律松散、劫掠成性的东胡人并没有把这位异族人的命令放在心上,并从小股入冀州境骚扰逐渐演变为数百人一队的大规模公开劫掠。卡敦对此也是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他很清楚这些家伙离开草原已经很久了,如果再把他们困在军营里,很容易出事,索性让他们去发泄发泄也好。斯亚和他的小队并不是第一次侵入冀州境内,在他们的心中,这太平常了,就像在草原上放牧牲畜一般简单,这次他们要再深入些,要抢夺更多的财物和奴隶,大汗不能给予的,通过自己的手也能得来,巨大的快感直冲斯亚的脑海。只要有更多的钱,更多的奴隶,他和他的小部落就可能在草原上活的更有保障,毕竟一个强盛的部族是没有人愿意招惹的,包括卡敦大汗在内。
“商队来了,是南边的商队,肯定有美酒啊。”兵士们的鼓噪惊醒了在帐中熟睡的仁时大人。作为大汗父亲的亲兵,从小看着大汗长大,陪着他一起征服草原的家奴,仁时在入侵幽州的战役负伤后,很顺利的回到了草原,担任起了拱卫王庭金帐的任务,尽管自己的哨位距金帐还有一百多里,仁时还是很自然的把自己类似汉人禁军一样的厉害人物,毕竟只有大汗的亲信才可担当这样的重任。据说在南边的成汉,只有勇士才可以担当此等重任。仁时刚就职的时候非常认真,每天都要四处巡查,可半年多来除了个把牧民,连半个生人也没有见过,这防御也自是松懈下来。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是因为大汗的照顾,想让他在草原上平安养老,这有什么不好,虽说劫掠不到什么财物,可作为大汗最亲近最忠诚的剌窝斡们中的一员,他也会礼所应当的享有战利品中的一份,虽然并不是那么丰厚,可危险也基本没有,更何况会享有草原勇士的称谓,他慢慢也就习惯了这种安逸的生活。这次商队的到来,足可以算是他上任以来的头等大事,仁时非常认真的穿戴好自己的皮甲,准备在营门前等待着商队的靠近。
对大多数普通草原牧民来说,商队就是他们接触南边那个花花世界的
第二十一章 风雨前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