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作乱,自称天下公平王的靖州流民王七被俘斩首。王七的失败并不是帝队的功劳,在帝国高官厚禄外加赦免罪行的诱惑下,他的三个主要将领背叛了这位声称要荡尽天下不公,恢复朗朗乾坤的铁匠。胸怀大志的王七自己可以不要享乐,不要高屋美妾,可他那些部下并不这么想,起来造反那是不要脑袋的事情,命都卖给你了,还因为咱霸占了几个美女,抢夺了一些财物就动辄鞭打责骂,正好朝廷的密使带来了宰相大人的关怀与厚赏,一拍即合,你王七的脑袋正好给兄弟们换来一场天大的富贵。王七被部将们设计擒获,送往京师,剐刑足足用了三天,刽子手才砍下了他那始终高昂着的头颅。浑身已是处处可见白骨的王七临死前发下了恶毒的誓言,他咒骂老天不公,声称即使变成厉鬼也要亲眼看见帝国的灭亡。亲临观刑的宰相大人显然不屑与这等卑贱的小民争论,他令人挖去了王七的双眼,割掉了他的舌头,砍下了他的四肢,尸身被挫骨扬灰,只剩下一颗头颅被装在木笼中巡回各州示众,警告那些心怀不满的草民不要有什么谋逆的念头。不愿投降帝国的一部分王七民军全都倒在自己昔日战友的刀下,鲜血染红了靖州州城的大街小巷,投降过来的十万多民军立刻被改编成帝国新的军团,重新编排武装后的他们已经从帝国的掘墓人变成了帝国最忠心的走狗,立刻投身于内战之中,占据荆楚并于湘阳擅自称帝的先皇二子楚王高宾的侧翼受到了严峻的威胁。他不得不中止北伐,把兵力抽调回来,确保自己领地的安全。在金钱和权势的诱惑下,帝国南方最大的危机被缓解了。
另一件好消息就是为祸帝国北疆,几乎占据幽冀两州,差点直逼京师的东胡人被击退了。被视为帝国救命稻草的舞阳军再次创造了奇迹,从没有被帝队彻底击溃的东胡弓骑迭遭败绩,从前线报捷的快骑每隔几日便出现在京师百姓的眼前。一举安定冀州,俘获东胡侦骑小队,直到困牛河大捷,挥军进占幽州,蓟县保卫战获胜……号称二十万的东胡联军被赶回了东胡草原,伤亡被俘近十万,唯一可惜的就是跑了东胡敌酋卡敦。虽说舞阳军同样损失惨重,据报数支部队仅剩番号,但毕竟是一场对于帝国而言久违了的胜利,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敌人。在京师百姓、朝中百官和皇帝太后的心中,关键时候果断抉择,启用年青的安国侯,授予舞阳军临阵决断之权的宰相大人被证明的确有先见之明,南北方危机先后的缓解也使他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有的官员已经上书朝廷,要求为功绩显赫的帝国当朝太师、宰相、兵马都元帅杨善平大人晋封王爵,加赐九锡。这些奏章如果得到皇帝的首肯,那他就将成为帝国历史上除开国时代以外的唯一异姓王,杨大人的府邸最近也就更加热闹了,据坊间私传,甚至连一些不太买朝廷帐的王爷们也秘密遣使入京,开始与杨家建立更加友好的密切关系。
可伟大的宰相大人并不象那些头脑简单,目光短浅的草民们想的一样,压根没有沉浸在那巨大的荣耀之中,对于他来说,眼前的棋局还是一盘乱局。南方虽然稍定,可谁敢担保那些被招降过来的反贼哪天又对朝廷开战,楚王的实力也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打击。西北的林家厉兵秣马,林长风那老贼嘴里讲的是忠义,哪天翅膀硬了这做皇帝的念头自然也就来了,更何况他那两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在身边不住的撺掇,一旦挥师进犯,能挡住他们的帝国部队几乎没有。东胡人被击退了,却跑了卡敦,就像打败了狼群却没有杀了头狼,舔干净自己身上血迹的东胡人早晚会与帝国一战。那舞阳军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现在他们声势正隆,手里不但有能征惯战的军队,还握有帝国三个州的实权,以吴青峰为中心的军官们紧密结合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小团体,一旦作大,林家就是前车之鉴。那些王爷们现在不住的示好,底下都在卖力的扩军,那些州郡的钱粮赋税全部被截留,只要有机会,鬼才会相信他们不趁机而入。京师里也不安宁,那些宦官仰仗自己天天在太后和皇帝的身边,妖言媚主,虽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杨家争权夺势,暗自也在培养私党。杨家的这些晚辈吃喝玩乐,夸财斗富,耍点小计谋、小心眼是行家里手,可惜胸无大志、才疏学浅,真要派上用场只能是一败涂地的结局。好在那个小侯爷的身体是糟糕到了极点,他一去见了阎王,舞阳军自然就成不了什么威胁,可他病了十几年,那一口气还总是咽不下去。还不能逼得太急,逼得年轻人狠了,那些小毛头可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独称危局,力挽狂澜的宰相大人开始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了。
千里之外的幽州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侯爷和九将军总算都留住条性命,开始逐渐恢复健康,忧的是刚刚安定的幽冀两州爆发了一场帝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变局,一场下克上的变局,一场沾满了鲜血的变局。
第三十五章 隐藏危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