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说,在周先生的苦心经营下,幽冀商队的名号恐怕连那些皇家供应商都无法匹及。边贸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推动了幽冀两州的发展,或者说是畸形发展,现在的蓟县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京师。
由桑琦坐镇的鹏州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胡人传来的作物得到了广泛的耕作,素来贫瘠的鹏州最齐码做到了百姓衣食无忧。由舞阳军残疾军人或舞阳子弟构成的官僚队伍牢牢把握住了鹏州政局,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在这个乱世,舞阳军倒向帝国内战的任何一方,都必将给这个阵营带来胜利的希望。于是使团穿梭不绝,幽州刺史府的门前时刻是宾客盈门。朝廷需要胡马,诸王同样需要胡马,这个三年前还被大家轻视的小侯爷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三年里,大约五千多名胡人角斗士被巴兹大人贩卖到了遥远的东方帝国,原因无他,需求太强烈了。角斗士的价格已经从十人五匹丝绸暴涨为三人一匹丝绸,当然那个王将军的眼光也愈发挑剔。尽管如此,暴利的驱使下,这种奴隶的贩卖活动还是达到了一种空前高涨的局面。库林王国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成为自己所在大陆最大的奴隶贩卖商,成汉帝国的军队列制中也首次出现了外族雇佣兵的身影。
东胡弓骑还在不断南下,这一点从幽冀两州的军报中就可以看到,遭受失败的卡敦从新夺回了东胡草原的控制权,他的大阏支和一干贵戚也被寻回。天可汗的狼旗再度飘扬四方,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指向的是草原上的胡人。历时一年的征伐,重新装备起来的卡敦弓骑首先对辽东的胡族开战了,这次的战争目的不同以往,不是为了开疆扩土,而是为了一种成汉帝国迫切需要的草药—人参。紧接着舞阳军团也向辽东推进,三两月即占据辽东大半,东胡人遇战则退,帝国的北疆得到了再次扩展。没有人知道卡敦想的是什么,同样也没有人知道舞阳军想的是什么,双方的军队相遇上百次,但没有一次发生正面冲突,遇敌则退似乎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但是在边境之上,犯境之事屡见不鲜,强悍的舞阳军团抽身无力,无法投身于平叛大计之中。
帝国景泰四年元月,东海王高德首先与楚王达成协议,七王作乱的敌对阵营矛头一起指向了风雨飘摇地小朝廷。景泰四年九月,被朝廷依为柱石的锐风军团在青州遇伏,军团统帅帝国平南将军陈铁凡身中数十箭,一命呜呼。还是在景泰四年九月,帝国的特使抵达幽州,伟大的皇帝陛下决定为业已年满二十岁,尚未成家立业的安国侯赐婚,并特准安国侯袭前辈公爵,晋升为安国公。景泰四年十月,一直盘踞在帝国西北的林家统帅林长风病逝,其子林远谋、林志扬守孝未满,即引兵入关,公推林远谋为西平王,彻底谋反了。景泰四年十一月初九,重病在身、心力憔悴的帝国当朝太师、宰相、兵马都元帅杨善平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个身居高位,令诸王恐惧的一代权臣的逝世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成汉帝国的小朝廷风雨飘摇,群强环伺,这龙位大家似乎都有机会坐上一坐。刚刚达成协议的诸王阵营立刻分化了,所有部队的旗号都很简单,进京勤王,安定神州。
舞阳兵如何抉择,对于正在路上的安国公夫人如何应对,是奉诏出兵,还是守住现有领地,座山观虎斗,一时间成了幽州刺史府内争论不休的话题。幽州、冀州、鹏州、辽东,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更兼富庶之势,强兵猛将,拥戴哪位王爷都是顺理成章。安国舞阳、舞阳安国,开国皇帝御赐的匾额高悬,吴青峰和他的兄弟们何去何从,所有的势力都在猜测。
“侯爷重病,无力理事。”所有的使节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
“侯帅决心率兵勤王。”
“侯爷对楚王的条件倍感赞同。”
“安国侯想隔土称王,静待时局变化。”
“舞阳将领已于昨日晋见侯帅,一致同意东海王的条件。”一时间各种消息在神州大地流传,舞阳人怎么办,所有的势力都在考虑。舞阳人怎么办,舞阳人自己也在掂量。在这样的乱世,稍有不慎,就再没有翻盘的机会,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第四十二章 三年一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