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七章 互相猜疑[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进京请罪”或者叫“戴罪进京”,反正归根结底是要进京的,吴青峰的密信在朝堂之上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在帝国的六百多年的历史上,吴青峰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进京请罪的戍边大将,而且每当帝国国势稍弱的时候,这种打着请罪或者请诏旗号叫嚷着进京的将领就必会出现,其实当年成汉帝国的开国皇帝也是打着进京请罪的旗号把前朝皇室一网打尽的。所以在现在这个异常敏感的时期,吴青峰的请求总会让那些贵胄们感觉到丝丝寒意。
      在这个乱世之中,皇权、礼法、章制其实在士兵们手中那明晃晃的刀枪面前早就变得无比脆弱、不堪一击,只有强大的实力才可确保自己和所在家族的安全。在大家都在忙着扩军备战、壮大自己势力的时候,一个战功赫赫、坐拥数州之地的统帅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并上书朝廷要求对自己加以责罚,如果他不是个傻子的话,那么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
      没人认为吴青峰是傻子,也没人敢说吴青峰是傻子,短短数年时间,以一支不足两万人的孤军起家,不但击溃了东胡大军,还在幽冀北地牢牢站稳了脚跟,最近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兼有鱼盐之利的齐地,他傻?恐怕这诺大的神州就没有什么聪明人了。
      帝国的主力军团还在南方与楚王大军对峙,当年勇猛无比的禁军早就沦为中看不中用的仪仗部队,现在能够阻挡住舞阳军队前进脚步的屈指可数,西北的林家军力的确强悍,可他们不率先攻进京师就已经是帝国之福;东海王号称雄兵百万,又是皇室成员,但刨除数字上的水分不说,他的部队连齐王都收拾不了,又怎么能抵挡的住如狼似虎的舞阳大军。
      “进京请罪”,那个小公爷说的好听,等到他的几十万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京师,该伏地请罪的是谁恐怕就不那么好说了。那些原本叫嚣着要亲赴前线,举义兵声讨吴青峰的大臣们立时没了胆色,说说容易,这一旦动起手来,刀枪无眼,搞不好性命难保,那什么荣华富贵、帝王恩宠、赫赫权势可就真成了过眼云烟,无福消受了。廷议时的舆论立刻大变,一些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马上被抛出来成了诋毁帝国柱石的罪魁祸首,大员们强烈要求,出于对帝国忠贞无比强烈的要求,为了神州万民幸福再三上书要求,对安国公及舞阳诸将果断铲除帝国蛀虫、乱臣贼子、大逆之人——齐王的义举必须予以褒奖。
      年轻的杨太后眼含热泪地在诏书上盖下了玉玺,这封以九旗急报的速度送往齐地的诏书写的简单:今齐王祸乱朝纲,无端袭击帝国贵胄,特削去爵位,贬为庶民。安国公平乱有功,并特赐金帛十万,表彰此役一干将士。杨太后的眼泪滴落在诏书上浸出了斑点印记,虽然当值的宦官及时吹干了这泪痕,但朱砂的印玺上还是出现了一点微残。
      “帝国完了。”看着大臣们告退的背影,杨太后的心中万分悲伤。这封诏书其实已经表明曾经无比强大的皇权已经残缺了,在那些拥兵自重的大将面前,自己和那个年幼的皇帝早就被拨去了荣耀的光环,和帝国平民家那些可怜的孤儿寡母毫无分别。遇敌念良将、乱世思忠臣,可这忠臣又在何方;安国舞阳、舞阳安国,他吴家六百多年的忠肝义胆、历代先祖的忠君体国大概早就化作了称霸天下的野心了吧。
      来自京城的旨意终于送达舞阳众将的面前,出乎大家的意料,经过多日的等待之后,朝廷不但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对于他们擅自攻打齐地的做法予以惩戒,反而作出了一份奇怪的褒奖。不管如何,这总算是一条好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朝廷已经默许舞阳人成为齐地新的领主,大家心中多日以来的块垒一下化为乌有。
      “我早就说过,那个小皇帝和那个小寡妇太后没什么可怕的。现在就跟咱们小时候打架一样,谁胳膊粗,谁有劲,谁就有理,大家就都得听他的。算他们识相,要不我率支精兵打进京城里去,把那个小寡妇抢回来给妖道做老婆。”刚风尘仆仆从与东海王对峙前线赶回来的王雨开心以极,不住的拿着周先生打趣。从小他和吴青峰的关系就最好,年岁又小,所以秋小姐出事以后他的情绪最为躁动。这次不但干脆利索的解决了齐王,轻易夺取了齐地全境,企图混水摸鱼的东海王的部队一见舞阳军旗也是退避不及,朝廷又默许了他们的报复举动。现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字能够形容,那就是爽啊。他得意的眯着自己那一双眼睛,心里早就暗自盘算起如何领兵攻入京城,七哥当皇帝,几个哥哥们都弄个王爷干干,自己再不济也得是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吧,至于姓周的那个妖道,看在他还有点本事的面子上

第五十七章 互相猜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