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起跟着喊道:“我等愿上书朝廷,为大将军鸣冤。”
“哎,各位将军言重了,快快请起。”杨春雨的面色重新恢复的明朗起来。“我一心为朝廷分忧,不想有这些宵小在侧暗生诡计,好在各位将军多识大体,等到班师回京,这军功自然丰厚。至于你们几个,我也知道你们是有命在身,不过我的军中可容不下这徒生事端的祸害。来呀,拖出去,杖责一百,留下双腿,让他们给我爬回京师去。”不多时帐外就传来了凄厉的惨叫声,那声音越来越弱,最后就只剩下那军棍敲击在人体上的声音。那些朝廷各方势力安插在军营中的眼线最后落了个奄奄一息,双腿尽折的下场,被胡乱扔上了两辆大车送回京师。不过这路上的确不大安全,车队刚出彭城地界,就遇上了劫路的匪徒,那几个倒霉家伙不但身首异处,被高高掉在路旁的树上,就连心脏也被那些野蛮粗暴的匪徒给挖走了。至此之后,杨春雨在世阎罗的名声在帝都大员们的脑海里也被牢牢铭记住了。
“那是一只猛虎,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绝对不要让他踏身战场,因为他会立刻恢复吃人的本性。”杨玉桐看着手里厚厚一摞弹劾杨春雨的奏章,突然想起当初父亲刚把杨春雨接回家时所说的一番话。大军先南下是杨春雨的主意,对此他也表示了赞同,舞阳军虽然现在是出现了内部争斗,但其心未散,一旦大军北上,很难保证那些家伙不会立刻变成好的穿一条裤子。南面的四王则不然,他们毕竟是朝廷恩赏的藩王,是那块领地真正的主人,在他们的王国里军权、财权、政权都系于一身,如果不趁他们现在处于劣势一举平定他们,谁又能保证不会重新出现一个楚王。再说只要有他们的存在,朝廷里的官员、地方的豪强就会始终把杨家当作大权独揽,为己谋私的权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又杀出来了,他必须要打消他们的幻想,他要让大家都明白杨家现在已经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不容反叛的主人。杨春雨早就来信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做法,他认为杨家不迅速树立起令人畏惧的威严,那些贱民还会跟随高家的脚步,毕竟帝国建立已经六百多年了,而杨家掌权还不足五十年,而他愿意为杨家的明天冒天下唾骂,他愿意用满手的鲜血来换取杨家的千秋永固。当然他的信里很隐晦的表达了对杨玉桐进一步升迁的期许,而一个王还能再往上怎么升迁呢?杨玉桐的眼前甚至浮现出自己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三呼万岁的场景。好在我们的宰相大人还是无比忠心于帝国的,他回信给杨春雨斥责他不要随编吐露这种想法,人多嘴杂,还是先确定杨家的地位为佳。至于京城里那些大人的非议,自然会有杨家来做主,他给了杨春雨在前敌处置一切的权力,当然这能杀还是要少杀一点,比如在滕县的做法就很好吗,目的达到了,那些贱民也老实了,还毕竟释放了一些人,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点建议,仅供前敌的杨春雨参考。
其实宰相大人大可以放心,我们的杨大将军是不屑于和那些空穴来风的诋毁之词多做什么计较,收到杨玉桐的密信之后,他立即出兵,直接挥师直插广陵,广陵王治下不过江都、江阳区区两县,大军未到,那先传过来的恐怖消息已让境内百姓跑了个十之七八。广陵王遣使请降,杨春雨掷地不理,纵容部队劫掠三日,广陵王为乱军所杀,当一切恢复平静之后,两县十室十空,完全变成了一块毫无人烟的荒野废城。南阳王高建当年收拢了叛军王七的余部,实力在四王之中可算翘楚,逼红了眼的高建清楚杨家摆明了就是要他死,现在高姓皇族已经被诛杀的差不多了,鬼才知道那个皇宫里的小皇帝究竟是哪里抱来的野种。广陵一失,他和济南王就彻底失去了联系,不过那个废物也指望不上什么,地小兵弱,就会哭啼啼的请求朝廷准降,可济南王根本就不清楚,杨家根本就不想再有一个外封的藩王了,一个都不行。现在除了自己,他已经没有任何援兵,这一点仅从难民逃往东海,而不是逃向他这里就可见一斑,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已经和一个死人无异。那好,他倒是要让杨家看看,高姓的皇族里面也有个不屈的血性男儿。他的家眷已经秘密派人送往西川,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恳求他的小侄子看在同宗同源的分上,为他留一点骨血。朝廷还要仰仗西川王抵御西北的林家,再说西川王并没有参与到所谓的七王之乱中来,短期之内应该没有什么危险,至于将来的事,那就看孩子们自己走了,他也顾不了那么许多。现在的高建,在静静等待,等待杨春雨大军的出现,他要让那个满手血腥,不知好歹的混蛋好好尝尝自己的厉害,试一试名闻天下的南阳水军。
第九十六章 一意孤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