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谁疼谁知道——多少春秋风雨改(十四)[1/2页]

谁疼谁知道之春秋风雨改 朗行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次搬家
      我还一直记得,创业开始时,我的一个战友的父亲鼓励我:有能力的人不挣有数的钱!
      到了94年10月份,我的工人数已增加到15个人,又转不开身了,还得搬家!
      与附近的一所中学接洽之后,其位于校办工厂二楼的一层比较理想,且安全条件比较好,这次搬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家底子就动用了一辆12米的拖板卡车,满满的一车啊,有点家底了!
      第一部电话
      看着新布置的车间(开始有点脱离作坊的意思了)和办公室,心理海平线明显上升了一个高度,办公桌和铁皮柜是父亲单位淘汰处理的,但被我找人帮忙给喷了漆以后,就像新的一样。这些铁皮柜随我转战游移,到目前家里还保留着3个存放杂物用,这是我唯一还保留下了创业伊始的见证了。
      对了,还缺部电话,没有电话哪叫工厂啊,印个名片总不能只有个传呼机吧,尽管是汉显的。当时安装一部电话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啊,为了锦绣前程,咬牙也得装!其实,创业时期,勤俭持家是必须的,但是,该花销的钱是不能心痛的,否则,就永远成不了资本家,只能做个地主。
      那时候,一部固定电话的安装费用,是1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第一个业务员
      那时,求职应聘已经市场化了,为了节省招聘费用,我找到广播电台做节目主持的朋友想辙,朋友给我最大限度的提供方便,到了听众热线节目开始,让导播把电话

谁疼谁知道——多少春秋风雨改(十四)[1/2页]